续资治通鉴长编
智能起名
广告x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一 元豐五年(壬戌,1082)

起神宗元豐五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戊寅朔,上謂輔臣曰:「御史分察中都官,事已多矣,又令察舉四方,將何以責治辦?且於體統非是。可罷御史察諸路,官司如有不職,令言事御史彈奏,著為令。」(新紀書:戊寅,罷御史察諸路。)

  陝西轉運副使李察請鄜延、涇原、環慶、熙河等逐路各分委監司官一員,專計置應副一路諸將并防城軍器什物。從之。(去年大舉,轉運司官已各分路,今又有此奏請,當考。)

  熙河蘭會路經略司言:「董氈、阿里骨、鬼章自言破夏國斫龍、齪〈口移〉城。」詔經制司令阿里骨具有功首領姓名以聞。後各賜銀絹有差。

  定州路都總管司言見闕步軍,乞不限指揮招填。從之,河北諸將準此。

  都水使者范子淵言:「昨被旨救護廣武埽大河淪塌隄岸,賴官吏奔走赴功,連夕暴露,畢力營救,遂獲安定,宜蒙恩賞,以勸後功。」詔子淵具名以聞。後轉運副使向宗旦以下各減年、陞名、賜帛有差。

  己卯,謝麟言接納安化州歸順蠻人利害。上批:「邊情在遠,朝廷不見利害之實,委謝麟等便宜措置,無致生事。」(四年九月戊子,以客省副使謝麟知誠州。本傳云:「未幾,復知沅州。」今年七月辛巳,麟已自知沅州除經制宜州溪峒事,則此時不應以知誠州見。今實錄稱「知誠州」,恐誤,今削去「知誠州」字。九月庚寅更詳之。)

  詔种諤具析沈括帶將官、使臣、軍兵若干往永樂城,永樂陷沒及緣路亡失若干,諸處存撫收集并沈括隨行各若干以聞,不得用情增減。(朱本簽貼云:一時取索【一】,刪去。今復存之,要見亡失實數。)

  詳定禮文所言:「周禮小宗伯禱祠,肆儀為位。後漢隸司徒府,皆不於祠所,所以遠慢戒瀆。本朝親祠南郊,習儀於壇所,明堂習儀於大慶殿,皆近於瀆。伏請南郊習儀於青城,明堂習儀於尚書省,以遠神為恭。」從之。

  又言:「壬午,景靈宮奉安煇德殿三后、衍慶殿三后,欲每殿三位同用一祝版,不特拜。」詔:「每后各用祝版,仍特拜。」(墨本云:明日,奉安煇德殿三后。朱本削「明日奉安」四字。新本謂:「明日奉安,典禮也,不可削。」今從朱本。)

  大宗正司言:「興州防禦使仲騑先坐以火灼人面,罰俸一季,展磨勘一年,後又灼女奴面。一年之中,三犯非禮殘暴,乞重責降。」詔展磨勘五年。(二月十五日,仲騑罰俸。)

  詔:「梓州路轉運判官、承議郎程之才,知徐州、朝散大夫趙鼎並衝替。」之才坐與前知瀘州任伋交訟,報上不實;鼎坐乘官舟附私物也。

  原武決埽塞,詔禮部員外郎王子韶乘驛祭謝。

  勃泥國進奉使言,乞自泉州乘船歸國。從之。(去年八月末,入貢。)

  詔特倚閣熙河蘭會路四州軍弓箭手及鄜延路沿邊城寨漢蕃戶借貸錢穀。

  庚辰,瀘南緣邊安撫司言:「乞以戎州所買蠻馬配本路兵外,給十九姓、七姓義軍人員,令習馬戰。」從之。

  給事中陸佃言:「讀吏部所上鈔內,朝請郎、提舉玉隆觀吴審禮擬遷朝奉大夫。緣審禮以老疾乞宮觀,法不當遷。」詔寢之。

  皇城使、惠州團練使李舜聰提舉府界盜賊巡檢公事,視諸路鈐轄。

  詔梓夔州鈐轄、供備庫使高遵治,戎瀘等州都巡檢、西京左藏庫副使張壽各降一官。坐殺已降不肯解弓刀夷賊,自上獲渝水夷人冒賞,雖會降赦,特責之。

  辛巳,奉安禮儀使宰臣王珪、蔡確,知樞密院孫固,門下侍郎章惇,中書侍郎張璪,同知樞密院韓縝,尚書左丞蒲宗孟及百官等,班集英殿門。上詣軇珠、凝華等殿祖宗神御行告遷禮,至慈聖光獻皇后、英宗皇帝坐,號慟久之,羣臣莫能仰視。於是珪等奉神御升綵輿赴集英殿,有司請皇帝還內,上不聽,每神御步從出殿,次第導畢始還宮。時將奉安景靈宮,至是塑像工畢,始遷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