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二十七 元豐五年(壬戌,1082)

起神宗元豐五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辛亥朔,蕃官皇城使李德明領資州團練使,賞功也。

  詔鄜延路轉運司:「葭蘆寨瀕河東路尅胡寨對岸【一】,既城葭蘆,即尅胡、天渾、定羌等寨皆可省去,合其兵力,專事葭蘆,委蔡燁相度施行。」既而燁以為不可廢。

  詔:「鄜州制勘公事,近追繫八十一人,當此盛暑,非人情所堪,可限十日結案。景思誼、張誼、張蕘發來赴闕,如有罪,案後以聞。其得力蕃官亦先疏出,有罪就鞫之。」(四月甲寅,遣宇文昌齡勘劉紹能于鄜州。今催結案【二】,恐非紹能事。五月丙戌,張舜民送鄜州供答,當是勘高遵裕出界事。景思誼、張誼、張蕘所坐,當考。七月十七日,張蕘以通直郎上書,擢環倅。密記六月十四日甲子、二十二日壬申,七月五日甲申、十三日壬辰、二十二日辛丑,皆合參照。)

  詔陝西都轉運司昨起乾糧千八百九十萬斤,可以存留者隨處樁管,不可存者兼充軍食。

  詔陝西轉運司體究閿鄉令王師軻託疾避免部押人糧至軍前罪狀以聞。

  又詔:「自今宗室防禦使轉觀察使已上,聽大宗正寺司磨勘,歷任保明,奏降中書取旨。其副率至防禦使,即中書磨勘,進狀請畫敕授。」

  環慶經略司言:「斬西賊統軍嵬名妹精嵬、副統軍訛勃遇,得銅印、起兵符契、兵馬軍書,并獲蕃丁頭凡三十八級。」詔以印、符契、兵馬軍書來上。(據張守約墓銘:西賊犯懷安寨,守約出他道斬二統軍、蕃兵四十六級,生擒八人,發兵符契二、甲馬六十四、銅印六,即此役也。)

  癸丑,吏部尚書李清臣言:「嘗奏論門下、中書省全錄畫黃直付所司事,今又於詳定官制所受到前批無押字畫黃四件,雖著門下、中書省官及名,即無首尾可顯何處送到門下省進呈。在格,當錄其事目留本省,以畫黃付下,既以書名,則體不當押字,而所承受官司各有付受歷照驗,豈得不知來處?」詔清臣分析以聞。其後罰銅十斤。(清臣傳云:「清臣為翰林學士,詳定官制,遷吏部尚書。故事,除官,宰相與參知政事同進擬。官制行,獨中書省取旨,而尚書、門下不預。持權者病之,數奏以迂回為言。清臣請對,具為上指陳尚書、門下所以不便之意。仍命清臣仍領官制,有疑就質之。執政怒,摘前奏中語,謂清臣有不當議者,欲出之。詔俾贖金。」清臣傳蓋因晁補之行狀載贖金事,與實錄不同,附注當考。)

  上批:「張守約累稱探得近邊賊馬屯聚,今來出界,帶領軍馬不少,其所斬獲不多,便稱今已小捷引回,顯是過為大言,中實畏怯,不切前去掩戮。方當盛暑,虛有煩擾,可令分析以聞。」既而守約自陳出奇掩擊,所獲雖少,然皆其酋領。上釋之。

  甲寅,修兩朝正史成一百二十卷,上服靴袍,御垂拱殿,引監修國史王珪,修史官蒲宗孟、李清臣、王存、趙彥若、曾肇進讀紀、傳。賜珪銀絹千、宗孟六百,各賜對衣金帶,改官,並不聽辭免;珪賜一子緋章服,清臣、存、彥若、肇各遷一官【三】;與修史官蘇頌、黃履、林希、蔡卞、劉奉世各賜銀絹有差,故相吴充銀絹六百,故史館修撰宋敏求百五十。(兩紀并書王珪上兩朝史。)

  河東轉運司言:「臣僚上言:『府州威遠、麟州飛騎各兩指揮,乞每州更增兩指揮,許本路諸軍投換,加料錢至五百。』本司據河外物價翔貴,頓增馬軍四指揮,似出非計。乞仍舊料錢,止招土人,不許投換。」詔:「威遠、飛騎見闕人數,特增利物錢千招填,候及元額以聞。」

  詔渭州推勘涇原轉運使葉康直公事【四】,可限十月結絕【五】,吏人免追。(此因朱本。己未,康直改陝西路運副。)

  先是,涇原總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