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2025蛇年运程详批完整版
广告x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三十七 熙寧五年(壬子,1072)

起神宗熙寧五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丁丑朔,詔通遠軍見修乞神平堡,兵馬暴露,令王韶間行犒設。先是,吴充言:「張詵書云韶討南市,一日費六百石糧、四百貫錢。」王安石曰:「呂公弼書亦云費多,臣本憂政在犒勞士卒不至,若犒勞士卒周足,使樂為用,即不憂不勝。今呂公弼、張詵皆言費多,即必犒勞周足矣。」上欲更與錢物。安石謂:「前與陝西轉運司錢物已多,今不須也。」已而上復降此詔,仍令張詵應副。閏七月五日安石云。

  張利一奏:「乞牒北界理會巡馬過河事。」王安石曰:「欲候馮行己到,令相度。」樞密院以為當理會,如銀城坊地,至今猶理會。安石曰:「銀城坊地為北界所取,卻至今空費文字往來,不知如此終能勝契丹否。」吴充曰:「不如此,恐如諸路奏報,必移口鋪過河來,復如銀城坊時事。」安石曰:「銀城坊是幾年占卻?」文彥博曰:「慶曆中。」安石曰:「今日與慶曆中異,恐必不敢來占地。」彥博曰:「何以異?」安石曰:「慶曆中,要關南十縣,與三十萬然後止。今日恐未敢來求地,度陛下亦未肯與三十萬物,以此知與慶曆中事異。」上曰:「牒去必不濟事,然且令邊吏理會亦無妨。」安石以為不須,上固以為無妨,乃改定牒本,婉順理會。

  己卯,翰林侍讀學士、判太常寺呂公著提舉崇福宮,從所請也。上始欲令公著歸朝,公著以病辭。王安石因言:「公著既誣韓琦欲舉晉陽之甲,乃自諱匿云未嘗言。」其意恐公著復用,故力排之。

  詔京西路提點刑獄、庫部郎中賈青,贊善大夫李孝純並奪一官,與小處差遣,坐募役方行,奏稱所募人已足,司農覆案不實,及擅增科役錢也。

  庚辰,王韶奏就竹牛嶺東西各招弓箭手一指揮,又奏乞度僧牒五百給勾當番僧,並從之。

  詔知原州、左藏庫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种古,知德順軍、皇城副使、兼閤門通事舍人周永清,並遷西上閤門副使;通判、駕部員外郎鄭度,虞部郎中張暹龍,各遷一資;餘推恩賜銀絹有差。先是,樞密副使蔡挺言:「勘會到涇原路根括典買番部并隴山地土因依及勾當官吏等。」而上批:「朝廷用財物招軍,其官吏尚第有酬獎,今根括乃是積年隱沒僥倖閑田,一旦歲獲租課,及招弓箭手人馬如此之多,為利非招軍比也。」故有是命。

  定走馬承受避親法。

  辛巳,廢鄭州,以管城、新鄭二縣隸開封府。省原武縣為鎮,入陽武;滎陽、滎澤二縣為鎮,入管城。廢滑州,以白馬、韋城、胙城三縣並隸開封府。

  先是,判司農寺曾布奉使過鄭,以吏民乞廢州狀奏聞,乃下京西相度。轉運使吴幾復等奏:「廢州為縣,罷諸徭役支費,實寬民力,兼審問民吏,實皆樂從。」而滑州亦以狀言:「本州自天禧河決後,市肆寂寥,地土沙薄,河上差科頻數,民力凋敝,願隸府界,與鄭俱為畿邑為便,且庶幾王畿四至,地里形勢相等。」已而,上又問執政曰:「聞鄭人不以廢州為便,然否?」王安石進曰:「此乃鄭民吏自乞,又屬王畿,則諸事優便,所省錢一歲幾十萬緡,省州官十餘員,鄭州州役省四百餘人,諸縣復不在是。此兩州止公使庫逐年破壞人產自不可勝言,不知何緣廢州乃於鄭人不便。又此兩州出役錢比天下為最重,若廢即出錢如府界,比天下為最輕。惟是士大夫有置產在鄭州者,或不欲爾。」安石所稱置產,蓋指曾公亮。吴充曰:「為團練州時甚熙熙,因為節鎮故勞敝。」安石曰:「為節鎮所添職官一員,公人十餘人而已,此言非是。」蔡挺曰:「人畏保甲上番,故畏屬畿縣爾。」安石曰:「保甲上番以來,鄭人投狀欲屬府界者不絕,滑州乞屬又在鄭人之後。」上皆以為然,乃曰:「言欲恃鄭、滑為吭扼,非也。」故卒廢之。元豐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復鄭州。四年八月十五日,復滑州。

  壬午,察訪荊湖路常平等事章惇言:「本路蠻事欲乞一面措置,或招到南、北江首領,犒設錢糧令轉運司應副,官員有不職者,許選擇對移,溪洞有漢界亡命之人,亦許招諭放罪,責其自效,有功者量事酬獎。」從之。舊紀書壬午章惇措置荊湖蠻,新紀削去。

  夏國進表不依舊式,但謝恩而不設誓,又不言諸路商量地界事。樞密院共以為疑,上問如何,王安石曰:「中國與夷狄要以宗祀殄滅為誓非得已,今彼如此,但降答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