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四 元豐七年(甲子,1084)

起神宗元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庚子朔,以董氈為進奉使,廓州刺史李叱納欽為勝州團練使。

  辛丑,賜文彥博燕於瓊林苑,上製詩以賜之。

  劉昌祚乞於米脂寨中路置堡。樞密院言:「米脂寨去綏德差遠,然自收復以來,雖有賊馬鈔略,不為深患。蘭州賊馬近遭傷阻,恐懷憤激,若興役之際,萬一舉眾奔衝,小失枝梧,增長賊氣。」詔劉昌祚候地界了日,別降指揮。

  癸未,詔知延州劉昌祚罰銅十斤,坐擅牒本將改刺蕃落兵也。

  甲辰,賜司農少卿廉正臣、董詵紫章服。正臣自言:「先提點在京倉場,首尾六年,收出剩糧三十四萬石、草二百五十九萬束。」故奨之。

  乙巳,詔詳定重修編敕所刪定官、刑部侍郎崔台符,中書舍人王震各遷一官;前刪定官知制誥熊本,寶文閣待制李承之、李定,賜銀、絹百,以書成也。(要見初重修時。熙寧九年十二月二日,元豐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又三年五月十三日,又十五日,又八月九日,又五年十月十二日,又十二月十五日,又六年九月一日,當考。藝文志:元豐編敕令格式、赦書德音、申明共八十一卷,元豐七年,崔台符等修。刑法志云:初議修敕必先置局,詔中外言法之不便與約束之未盡者議集,然後更定,所言可采而行者,賞錄其人。書成,詔中書、樞密院及刑法司律官俾參訂可否以聞。始,咸平敕成,別為儀制令一卷。天聖中,取咸平儀制令約束之在敕者五百餘條,悉附令後,號曰附令。慶曆、嘉祐皆因之。熙寧敕雖更定為多,然其體制莫辨。至元豐,修敕詳定官請對,上問敕、令、格、式體制如何,對曰:「以重輕分之。」上曰:「非也。禁於已然之謂敕,禁於未然之謂令,設於此以待彼之至之謂格,設於此使彼效之之謂式【一】。修書者要當知此,有典有則,貽厥子孫。今之敕、令、格、式,則典則也。若其書備具,政府總之,有司守之,斯無事矣。」於是凡入杖、笞、徒、流、死,自名例以下至斷獄凡十有二門【二】,麗刑名輕重者皆為敕;自品官以下至斷獄凡三十五門【三】,約束禁止者皆為令;命官之賞等十有七,吏、庶人之賞等七十有七,又有倍、全、分、釐之級凡五卷,有等級高下者皆為格;奏表、帳籍、關牒、符檄之類凡五卷,有體制模楷者皆為式;始分敕、令、格、式為四。熙寧敕十有七卷、附令三卷;元豐敕十有三卷、令五十卷。熙寧敕、令視嘉祐條則有減,元豐敕、令視熙寧條則有增,而格、式不與焉。二敕有申明各一卷。天下土俗不同,事各有異,故敕、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