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新版地垫
广告x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五十九 熙寧八年(乙卯,1075)

起神宗熙寧八年正月盡其月

  春正月【一】甲午朔,不視朝。

  丁酉,四方館使、康州刺史王道恭知雄州。先是,馮行己赴闕,上批:「雄州最當北邊衝要,不可久闕正官,中書、樞密院可速同選擬進呈。」因有是命。

  戊戌,詔秦鳳路轉運判官劉定、提舉常平等事章楶提舉賑救饑民。初,定言涇原路民闕食,常平米不足,乞借省倉渭州二萬石、涇州德順軍鎮戎軍萬石,許之。至是,又詔定等提舉。定,七年九月九日使涇原。

  庚子,樞密副使、右諫議大夫蔡挺為資政殿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臺。挺先以疾賜告,至是從所乞也。

  權同判軍器監、集賢校理俞充權發遣成都府路轉運副使。初,中書擬差判將作監范子奇,上批:「子奇方知工作次第,未可輟。」故以命充。

  參知政事、右諫議大夫馮京守本官知亳州,權發遣戶部副使王克臣追一官,司封郎中、集賢校理丁諷落職監無為軍酒稅,著作佐郎、祕閣校理王安國追毀出身以來文字、放歸田里,內殿承制楊永芳追一官,汀州編管人鄭俠改英州。御史臺吏、前慶州錄事參軍楊忠信,檢院吏孔仲卿,撫州進士吴無至,並決杖編管,忠信郴州【二】,仲卿邵州,無至永州,忠信仍除名,永不敍用。俠既竄汀州,人多憐之,或資其行。呂惠卿憾俠不置,且惡馮京異議,欲藉俠以排去京并及王安國,乘間白上曰:「俠書言青苗、免役、流民等事,此眾所共知也;若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詬罵,此禁中事,俠安從知此?蓋俠前後所言,皆京使安國導之。」禁中有人被甲登殿事,據俠言行錄,當是宿州狂人孫真也,事見九年五月三日戊午。據林希野史載,孫真事乃是九年四月一日,與鄭所言絕不相關,當別有被甲登殿者,非孫真也。野史「真」作「珍」,其注在九年五月三日真決配沙門島【三】時。

  上亦疑焉,他日,問京曰:「卿識鄭俠乎?」對曰:「臣素不識俠。」侍御史知雜事張琥聞之,陰訪求京與俠交通狀。或語以京嘗從俠借書,遺之錢米,琥即劾奏:「京,大臣,與俠交通有跡,而敢面謾云不識。又俠所言朝廷機密事,非京告教,何得聞此?」上以章示京,京對「實不識,乞下所司辨」。琥又言:「俠自言京為之主。按京身為輔弼,政事有所未便,自當廷議可否,豈宜懷貳,陰結小人?若京實無此,俠當坐誣大臣之罪。俠雖逐,而京之事狀未明,乞追俠付獄窮治。」詔送御史臺,京乃言:「俠事因琥案劾【四】,則御史官屬不得無嫌,且朝廷不過欲見臣與俠有無往還問遺實跡耳。乞治于他司,或遣官就御史臺根究。」詔知制誥鄧潤甫同推究。琥請遣奉禮郎舒亶乘驛追俠於陳州,索其橐中文字,悉封上之。獄官又掠治俠,令具疏所以交通者,皆捕送獄。僧曉容善相,多出入京家,亟收繫考驗,取京門歷閱視賓客,無俠名。潤甫【五】等深探俠辭,多所連引,獄久不決,臺官皆不得歸家【六】。舊錄: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丙辰,上批:「御史臺推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