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朱子語類卷第七十七 易十三
說卦
「贊於神明」,猶言「治於人」相似,謂為 人所治也。「贊於神明」,神明所贊也。聖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當說「幽贊神明」。此卻是說見助於神明。淵。
「贊」,只是「贊化育」之「贊」,不解便說那贊命於神明。這只就道他為 神明所贊,所以生出這般物事來 ,與人做卦。淵。
「生蓍」,便是「大衍之數 五十」,如何恰限生出百莖物事,教人做筮用?到那「參 天兩 地」,方是取數 處。看得來 「陰陽剛柔」四字,「陰陽」指二老,「剛柔」指二少。淵。
問:「『參 天兩 地』,舊說以為 五生數 中,天參地 兩 ,不知其說如何?」曰:「如此只是三天兩 地,不見參 兩 之意。『參 天』者,參 而三之;『兩 地』者,兩之 以二也。以方員而言,則七八九六之數 ,都自此而起。」問:「以方員而言,『參 兩 』,如天之員徑 一,則以圍 三而參 之;地之方徑 一,則以圍 四而兩 之否?」曰:「然。」榦。
問「參 天兩 地而倚數 」。曰:「天圓,得數 之三;地方,得數 之四。一畫中有三畫,三畫中參 之則為 九,此天之數 也。陽道常饒,陰道常乏。地之數 不能為 三,止於兩 而已。三而兩 之為 六,故六為 坤。」去偽 。
「參 天兩 地而倚數 。」一箇天,參 之為 三;一箇地,兩 之為 二。三三為 九,三二為 六。兩 其三,一其二,為 八。兩 其二,一其三,為 七。二老為 陰陽,二少為柔 剛。參 ,不是三之數 ,是「往參 焉」之「參 」。「兼三才而兩 之。」初剛而二柔,按:下二爻於三極為 地。三仁而四義,按:中二爻於三極為 人。五陽而上陰。按:上二爻於三極為 天。陽化為 陰,只恁地消縮去無痕跡,故謂之化。陰變為 陽,其勢 浸長,便較突兀,有頭面,故謂之變。陰少於陽,氣 理數 皆如此,用全用半,所以不同。至。
「參 天兩 地而倚數 」,此在揲蓍上說。參 者,元是箇三數 底物事,自家從 而三之;兩 者,元是箇兩 數 底物事,自家從 而兩 之。雖然,卻只是說得箇三在,未見得成何數 。「倚數 」云者,似把幾 件物事挨放這裏。如已有三數 ,更把箇三數 倚在這裏成六,又把箇三數 物事倚在此成九。兩 亦如之。淵。
一箇天,參 之則三;一箇地,兩 之則二。數 便從此 起。此與「大衍之數 五十」,各自說一箇道理,不須合來 看。然要合也合得。一箇三,一箇二,衍之則成十,便是五十。淵。
天下之數 ,都只始於三、二。謂如陽數 九,只是三三而九之;陰數 六,只是三二而六之。故孔子云「參天 兩 地而倚數 」,此數 之本也。康節卻云「非天地之正數 」,是他見得不盡。康節卻以四為 數 。端蒙。
「倚數 」,倚,是靠在那裏。且如先得箇三,又得箇三,只成六;更得箇三,方成九。若得箇二,卻成八。恁地倚得數 出來 。有人說「參 」作「三」,謂一、三、五;「兩 」,謂二、四。一、三、五固是天數 ,二、四固是地數 。然而這卻是積數 ,不是倚數 。淵。
問:「『觀變於陰陽而立卦』,觀變是就蓍數 上觀否?」曰:「恐只是就陰陽上觀,未用說到蓍數 處。」學履。 「觀變於陰陽」,且統說道有幾 畫陰,幾 畫陽,成箇甚卦。「發揮剛柔」,卻是就七八九六上說。初間做這卦時,未曉 得是變與不變。及至發揮出剛柔了,方知這是老陰、少陰,那是老陽、少陽。淵。
問:「『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既有卦,則有爻矣;先言卦,而後言爻,何也?」曰:「自作易言之,則有爻而後有卦。此卻似自後人觀聖人作易而言。方其立卦時,只見是卦;及細別之,則有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