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
广告x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君德部之1

君德部汇考一

  上古

太昊伏羲氏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有圣德仰则观象

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

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女娲氏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有神圣之德代宓牺氏

立号曰女希氏

炎帝神农氏

按帝王世纪神农氏有圣德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

农氏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

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

按宋书符瑞志炎帝神农氏有圣德致大火之瑞嘉

禾生醴泉出

黄帝有熊氏

按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

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

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

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

财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按贾谊新书修政语黄帝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

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然后济东海入江内取绿

图而济积石涉流沙登于昆仑于是还归中国以平

天下天下太平唯躬道而巳

帝颛顼高阳氏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

化洁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

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

砥属

帝喾高辛氏

按史记五帝本纪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

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

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

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

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

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

  陶唐氏

帝尧

按书经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

时雍



此言尧推其德自身而家而国而天下所谓放

 勋者也

大禹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

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

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帝谓尧也舜因嘉言无所伏遂称尧德以成其

 义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

有四海为天下君



益因舜言又美尧也



陈氏大猷曰广如天之

 无不覆运如天之健行不息圣神如天之造化不

 测武文如天之春生秋杀知天德则知帝德矣

按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

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

按六韬帝尧王天下金银珠玉弗服也锦绣文绮弗

衣也奇怪异物弗视也玩好之器弗宝也淫佚之乐

弗听也宫垣屋室弗垩色也榱桷柱楹弗藻饰也茅

茨之盖弗剪齐也黻衣絓履不敝不更为也滋味重

累弗食也温饭暖羹不酸馁不易也不以私曲之故

留耕种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于无为其自为奉也甚

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按贾谊新书修政语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意于

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

曰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

曰此我之也仁行而义立德博而化富故不赏而

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行是以德音远也

按淮南子主术训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人之富而

安人主之位也以为百姓力征强凌弱众暴寡于是

尧乃身服节俭之行而明相爱之仁以和辑之是故

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大路不画越席不缘大羹不和

粢食不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岳岂其奉养

不足乐哉举天下而以为社稷非有利焉举天下而

而传之舜犹却行而脱蹝也

按路史帝尧聪明密微其言不贰其德不回好谋能

深和而不怒忧而畏祸快而愉年有十三佐垫封植

受封于陶明人察物昭义崇仁禁诈伪正法度不废

穷民不敖亡告苦死者而哀妇人底德靡懈百姓和

欣于是改国于唐钦明文思内行谨饬笃孝慈仁敬

使人知子弟之道仁恩被于苍生德化孚于四海故

亡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年十有七践帝位曰陶

唐氏

  有虞氏

帝舜

按书经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

明温恭允塞元德升闻乃命以位



言舜深沈而有智文理而光明和粹而恭敬诚

 信而笃实有此四者幽潜之德上闻于尧尧乃命

 之以职位也

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

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陈氏雅言曰圣德及人而人化之圣德感天而

 天相之功用神速至诚不乱非圣人不能也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 大禹谟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

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

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

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吕氏曰自临下以简以下皆舜好生之德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禹乃会群后奉辞

伐罪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

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

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齐

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

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言舜敬其子职之事以诚孝感格虽瞽瞍顽愚

 亦且信顺之



张氏曰舜之文德素敷至此又诞

 敷之圣人躬自厚之意

按孔子家语好生篇孔子曰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

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

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

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

按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父瞽瞍盲舜母

死瞽瞍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瞍爱后妻子常欲杀

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

以笃谨匪有懈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

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

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

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

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泽上人皆让

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

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四海之

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

凰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按贾谊新书修政语帝舜曰吾尽吾敬以事吾上故

见谓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谓信焉吾尽吾

敬以使吾下故见谓爱焉是以见爱亲于天下之民

而见贵信于天下之君故吾取之以敬也吾得之以

敬也故欲明道而谕教唯以敬也故欲明道为忠必

服之

按大戴礼记五帝德篇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蟜

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

渔事亲宽裕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

亲近承受大命依于倪皇睿明通知为天下王使禹

敷土主明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

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

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钥舞和以钟鼓皋陶

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

率经其言不惑其德不慝举贤而天下平

  夏后氏

帝禹

按书经大禹谟曰若稽古大禹文命敷于四海祗承

于帝



孔氏曰言其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

帝曰来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

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

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

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 禹贡祗台德先不

距朕行



禹之功已成惟敬德以先天下则天下自不能

 违越我之所行也

按战国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

而甘之遂疏仪狄绝甘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


按史记夏本纪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

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

为纪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按贾谊新书修政语大禹之治天下也诸侯万人而

禹一皆知其体故大禹岂能一见而知之也岂能一

闻而识之也诸侯朝会而禹亲服之故是以禹一皆

知其国也其士月朝而禹亲见之故是以禹一皆知

其体也然且大禹其犹大恐诸侯会则问于诸侯曰

诸侯以寡人为骄乎朔日士朝则问于士曰诸大夫

以寡人为汰乎其闻寡人之骄之汰邪而不以语寡

人者此教寡人之残道也灭天下之教也故寡人之

所怨于人者莫大于此也大禹曰民无食也则我弗

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民我弗能劝也故鬟河而导

之九牧凿江而导之九路澄五湖而定东海民劳矣

而弗苦者功成而利于民也禹尝昼不暇食夜不暇

寝矣方是时也忧务故也故禹与民士同务故不自

言其信而谕矣故治天下以信为之也

按说苑君道篇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

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

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

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按后汉书陈蕃传昔大禹巡狩苍梧见市杀人下车

而哭之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帝少康

按左传哀公九年伍员曰昔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

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复禹之

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商

成汤

按书经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德曰予

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

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德民坠涂

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

若天命



天锡汤以勇智之德勇足以有为智足以有谋

 使其表正万邦而继禹旧所服行也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

惟己改过不吝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不近声色不聚货利此本原之地非纯乎天德

 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不能也本原澄澈然后用

 人处己莫不各得其当而于临民之际能宽能仁

 谓之能者宽而不失于纵仁而不失于柔君德也

 君德昭著而孚信于天下矣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

邦乃其昌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王懋

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

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

用则小



德日新则万邦虽广而无不怀志自满则九族

 虽亲而亦离

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天命弗僭贲若草木

兆民允殖俾予一人辑宁尔邦家兹朕未知获戾于

上下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凡我造邦无从匪彝

无即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尔有善朕弗敢蔽罪

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

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 伊训惟我商

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民允怀



汤之德威敷着于天下代桀之虐以吾之宽故

 天下之民怀而信之也

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

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

艰哉



居上克明言能尽临下之道为下克忠言能尽

 事上之心

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

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

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伊尹言汤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祗

 社稷宗庙无不敬肃故天视其德用集大命抚安

 万邦

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

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先王于昧爽之时洗濯澡雪大明其德坐以待

 旦而行之

太甲中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

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

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



此言汤德所以协下者

微子之命乃祖成汤克齐圣广渊皇天眷佑诞受厥

命抚民以宽除其邪虐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齐则无不敬圣则无不通广言其大渊言其深

 也



吕氏曰齐圣广渊当于此识汤之全体汤克

 宽克仁代虐以宽则其开六百年基业正在于宽

按吕氏春秋异用篇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

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面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

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

祝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

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

国归之

按淮南子修务训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

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按帝王世纪汤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殷史卜曰当以

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

当遂斋戒剪发断爪以己为牲祷于桑林之社大雨

方数千里

按通鉴前编汤以身祷于桑林之野祝曰无以予一

人之不敏伤民之命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与民失

职与宫室崇与女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昌与言未

已大雨方数千里

帝太甲

按书经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

嗣王归于亳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

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

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太甲昔之迷今之复昔之晦今之明如日月昏

 食一复其旧而光采炫耀万景俱新

中宗太戊

按书经无逸周公曰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

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

十有五年

按通鉴前编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榖共生于

朝一暮大拱太戊惧问于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

德帝之政其有缺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大修先王

之德三日而祥桑枯死殷道复兴诸侯咸归之

高宗武丁

按书经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

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其惟不言言乃雍不敢荒

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肆高宗之享国五

十有九年

帝祖甲

按书经无逸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作其即

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

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周

武王

按书经泰誓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

有过在予一人 泰誓下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

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林氏曰圣人至诚畏惧之心充实于中则发于

 言自然如此非有一毫作伪于其间也

按礼记文王世子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

王一饭亦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按尚书大传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

间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爱人者兼其屋上之

乌不爱人者及其咠余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曰臣

闻之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咸刘厥敌毋使有余烈何

如武王曰不可周公曰臣闻之各安其宅各田其田

毋故毋私惟仁之亲何如武王旷乎若天下之已定

遂入殷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发巨桥之粟散鹿

台之财归顷宫之女而民知方曰王之于仁人也死

者封其墓况于生者乎王之于贤人也亡者表其闾

况于在者乎王之于财也聚者散之况于复籍乎王

之于色也在者归其父母况于复征乎

按说苑指武篇武王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

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