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志·卷十一

《大统历》的推算,都来源于《授时历》,只是删去了岁实的消长而已。

然而《大统历通轨》各种简捷的方法,确实是运算所必需的,书中的次序,也有与《历经》小有差别的。

如气朔和发敛,《授时历》原来分焉二章,现在合并为一。

《授时历》盈缩差在日躔即太阳运行部分,迟疾差在月离即月亮运行部分,定朔、经朔分为两处。

现在是经朔以后,就求走朔,对于使用特别方便。

推算的纲目有七项:气朔,日躔,月离,中星,交食,五星,四余。

洪武十七年甲子年为历元。

上距元至元辛巳年一百零四年。

岁周: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实测没有消长。

折半是半岁周,四分之一是气象限,二十四分之一是气策。

日周:一万。

即一百刻。

一刻一百分,一分一百秒,秒以下微、纤,都按一百依次分解。

气应:五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五分。

据相距的年数一百零四,求得中积即其问积累的时间是三亿七千六百一十九万九千七百七十五分,加辛巳年的气应五十五万零六百分,得总积时敷三亿七千六百七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五分,满纪法六十去掉,余数就是《大统历》气应。

闰应:十八万二千零七十分一十八秒。

将中积加辛巳年闰应二十万二千零五十分,得闰积三亿七千六百四十万一千八百二十五分,满朔实就减去,余数就是《大统历》闰应。

转应:二十万九千六百九十分。

将中积加辛巳年的转应十三万零二百零五分,共得三亿七千六百三十二万九千九百八十分,满转就去掉,余数就是《大统历》的转应。

交应:十一万五千一百零五分零八秒。

将中积加辛巳年交应二十六万零三百八十八分,共得三亿七千六百四十六万零一百六十三分,满交终就去掉,余数就是《大统历》交应。

按《授时历》完成以后,闰应转应交应三个应数,马上就有改动,所以《元史,历志》、《历经》闰应为二十万一千八百五十分,而《大统历通轨》记载闰应二十万二千零五十分,实际上增加了二百分,是因为当时经朔改早了二刻。

《历经》转应十三万一千九百零四分,《大通历通轨》记载转应十三万零二百零五分,实际上碱去了一千六百九十九分,是因为入转改迟了十七刻弱。

《历经》交应二十六万零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大统历通轨》交应是二十六万零三百八十八分,寅际上增加了二百分十四秒,是因为正交改早了二刻强。

有人将《大统历通轨》辛巳年三应与《元史,历志》的相互差异,看作是元统确定的,不对。

大凡改动历法必须经过测量检验,也就应当详知其始末,为什么要返回去追改《授时历》,自己湮没自己的辛勤操劳呢?所以《大统历通轨》所记述的,是根据《授时历》继续考定的敷据,而《历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