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志·卷四十七

太祖攻下金陵,征召儒学之士范祖干、叶仪。

攻克鍪也,征召儒学之士许元、胡翰等人每日讲论经史和治国之道。

攻克处州,征召老儒士宋濂、刘基、章溢、叶琛到建康,建立褛贤馆安置他们。

以宋濂作江南等处儒学提举,章溢、叶琛作营田愈事,刘基留自己身边参与出谋划策。

甲辰年三月,敕命中书省说:“现在疆土一天天扩大,文臣武将并用。

卓越奇伟的人才,世上怎么会没有呢?有的隐居在山林,有的潜藏在军队士卒中,如果不是在上位的引导举拔他们,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

从今以后有能够上书陈言、阐发宣扬治国之道、军事谋略出众的,参军以及都督府都把名字上报。

有的不能作文章而见解可以取法,允许到京城当面陈说其事。

郡县官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虽然熟悉明达行政事务,而精力已衰,应该命令主管部门在民间选拔英俊突出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资质禀性聪明敏悟、有学识才干的人征召到中书省,与年纪大的参互使用。

十年以后,老的退休,而年少的对政事已熟悉。

如这样人才便不会缺乏,而官吏使用能获得贤人。

希望下发主管部门,宣布这个旨意。”于是州县每年选拔贤才以及英武勇敢胸怀谋略、通晓天文的才士,问或涉及兼通书律的人。

随后逐步严格选拔贤才的禁令,有虚妄举荐的便逮捕治罪。

昊元年,派遣起居注昊林、魏观等人带上财礼到四方访求散遗的贤才。

洪武元年,征召天下的贤才到京城,授给守令之官。

这年冬天,又派遣文原吉、詹同、魏观、昊辅、趟寿等分别巡行天下,访求贤才,各赐白银而遣送他们。

洪武三年,皇帝训谕廷臣说:“六部总管天下的事务,不是学问广博该洽、才能与德行都好的贤士,不能够居此任。

考虑到有隐居山林,或受屈处在下级官吏的,应该命令主管部门尽心推寻访求。”洪武六年,又下诏说:“贤才是国家的宝贝。

古代圣王为访求贤才而忧劳。

如高宗访求傅说,文王访求吕尚。

那二君哪里是他们的智慧不够呢,反而一心向往版筑鼓)9之徒的原因,乃是因为贤才不具备,不能够治理好国家。

鸿鹄能够遥远飞翔,是因为它有羽翼。

蛟龙能够升腾飞跃,是因为它有鳞鬣。

人君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是因为有贤人作他的辅佐。

山林中的隐士,德行文章技艺值得称道的,主管部门采纳推举,礼仪周全送到京城,我将任用他们,以图谋国家最好的治理。”这一年,于是罢除科举,另外命令主管部门考察举拔贤才,以穗行作为根本,而文章技艺其次。

其项目,一是聪明正直,一是贤良方正,一是孝悌力田,一是儒士,一是孝廉,一是秀才,一是人才,一是耆民。

都以礼送往京城,破格提拔使用。

而各省贡生也由太学引进。

于是停开科举十年,到洪武十七年纔又实行科举,而推荐选拔的办法并行不废。

当时中外大小官吏都可以推举,下至仓、库、司、局等杂流,也要他们推举文学才干之士。

那些被举荐而来的人,又命令他们转相推荐。

因此山林岩穴之士、茅屋穷居之人,个个都获得向朝廷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平民升为大官的数也敷不尽。

年高饱学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