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四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被荐举授将乐县训导,后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禀性洒脱,不善做官,年未到四十自己就辞官归家。闽中善于赋诗者有十人,称十才子,鸿为第一名,其他是闽县的郑定,侯官的王褒、唐泰,长乐的高木秉、王恭、陈亮,永福的王翶及林鸿的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称为“二玄”。
林鸿论诗,认为汉、魏诗骨气虽雄伟,但精华不足。晋诗崇尚玄虚,宋诗讲究流畅,齐、梁以下但务春花,少秋实。惟唐代诗作可谓大成。然贞观时之诗还因袭前代弊病,神龙时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年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此为楷模。闽人论诗者大体根据鸿的观点。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浦,无锡人。慕鸿之名,越岭拜访。至鸿门,二玄请朗诵自己作品。鸿请他入社。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之前,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于九龙山,自号“九龙山人”。对于书法,动辄期望自己达到古书法家的高度。平时不随便做画,只是在游览时,乘酒酣之际,于长廊白壁上,尽情挥毫泼墨。有人要用金币购买他的一小张字画,他便立即拂袖而走,闭门不接待,虽是富豪贵人也不顾及。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他便乘兴画出《石竹图》,第二天访到吹箫之人,把这幅画送给他。这是个商人,送他一床羊毛织红地毯,请他再画一幅。绂便把先送的那幅要了回来,当面撕毁,将赠物送还给这个商人。有天退朝,黔国公沐晟在后面叫他的名字,绂不答理。同僚告诉他,黔国公在叫你,绂说:“不是没听到,想必是来向我要画。”晟赶上来,果然是请他画画。绂只是点头而已。过了几年,晟写信来问,绂才做画。不久,他说:“我的画非直接送给黔公不可。黔公的客人平仲微,是我的朋友,看在友人情面我才给他做画,但也要等到黔公来求时才可。”其节操之高,超越世俗。
沈度,字民则,弟灿,字民望,松江华亭人。兄弟皆善书法,而各有所长。度以柔美胜,灿以刚劲飘逸胜,度博涉经史,其文章没有浮靡之词。洪武年间,以文学中举。曾因事被贬于云南。岷王以厚礼聘请他,不久辞去。都督瞿能同他入京师。成祖即位,诏聘善书法者入翰林,度与吴县的滕用亨、长乐的陈登一同入选。当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皆工于书法,而度之书法最为成祖赏识。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或藏于秘府,或颁给属国者,都命度题字。度由翰林典籍升为检讨,又升为修撰,调任侍讲学士。而灿自翰林待诏,调任中书舍人,升侍读,官阶进升为大理寺少卿。兄弟并赐织金衣,刻其姓名于象牙简片上,再涂上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