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明史》志·卷二十八

洪武三年,太祖认为太庙的四时祭祀,不足以展陈孝敬亲人的哀思,又在宫门内柬面建奉先殿。

以太庙象征外朝,奉先殿象征内朝。

正殿五间,面向南,深二丈五尺。

前面的敞屋五问,深是正殿的一半。

制四代皇帝皇后的牌位、衣冠,规定礼仪物品、祭祝文章。

每天早晚,皇帝以及皇太子、众王二次朝享。

皇后率嫔妃每天进献美味菜肴。

各个节日祭祀,每月朔日进献时鲜食品,物品比照元年制定的标准。

只有三月不用鲎鱼,四月减去瓣鱼,增加王瓜及彘,五月增茄子,九月碱去柿蟹,十月碱去木瓜芦菔,增加山药,十一月减去天鹅鹳,增加獐。

都是太常奏鞭,送光禄寺供奉进献。

凡是遇到时新的物品,由太常供献。

又记录皇父母忌日,每年一定季节举行太庙祭祀礼作为惯例。

成祖迁都北京,建造都按照南京规制。

宣德元年,奉太宗拊祭太庙礼毕,又派遣郑王朱瞻竣到奉先殿,陈设酒果祭告,安放神位。

天顺七年,供奉孝恭皇后柑祭太庙结束,皇帝返回举行供奉安放牌位礼,大略与拊祭太庙的礼仪相同。

弘治十七年,吏部尚书马文升说:“南京进奉时鲜的船,本来是为奉先殿所设。

拉纤的人达到一千人,沿途都索要财物。

现在扬、徐遭受旱灾饥荒,愿仿照古代灾年碱省礼仪的做法,以碱省来缓解人民的困苦。”命令有关部门讨论实行。

武宗即位,祧迁熙祖。

奉先殿神位也迁移到德祖的西面,他的衣冠、床帐、仪礼用物都贮放在神库里。

嘉靖十四年,制定内殿的祭祀及礼仪。

清明、中元节、皇上诞辰、冬至、正月旦日,祭祀有祝祷文,奏乐如同宴乐。

两宫寿辰,皇后连同妃嫔的生日,都有祭祀,没有祭文、音乐。

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阳、中秋、重阳、十二月八日,都有祭祀,用四季应时食品。

旧时无祭祝文,现在增加祭告词。

按旧有礼仪,只是一室一拜,到中间房内跪着祝祷完毕,又拜四拜,焚烧祝文彩帛。

现在到拜位上拜四拜,献帛与爵,祭祀祝祷完毕,后妃辅助亚献,主持官终献,撤掉祭品后又拜四拜。

忌日的祭祀,原来是穿祭服奏乐,现在改穿浅色衣,去掉音乐。

凡是在方泽祭祀地只、朝日夕月,外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