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顏師古注》·漢書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雒出書,聖人則之。」〔一〕劉歆以為虙羲氏繼天而王,〔二〕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三〕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四〕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師位而典之。〔五〕周既克殷,以箕子歸,武王親虛己而問焉。故經曰:「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六〕王乃言曰:『烏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逌敘。』〔七〕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八〕帝乃震怒,弗畀洪範九疇,彝倫逌斁。〔九〕鯀則殛死,禹乃嗣興,〔一0〕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逌敘。』」〔一一〕此武王問雒書於箕子,箕子對禹得雒書之意也。

  〔一〕 師古曰:「上繫之辭也。則,效也。」

  〔二〕 師古曰:「虙讀與伏同。」

  〔三〕 師古曰:「放效河圖而畫八卦也。」

  〔四〕 師古曰:「取法雒書而陳洪範也。」

  〔五〕 師古曰:「父師,即太師,殷之三公也。箕子,紂之諸父而為太師,故曰父師。」

  〔六〕 師古曰:「祀,年也。商曰祀。自此以下皆周書洪範之文。」

  〔七〕 服虔曰:「騭音陟也。」應劭曰:「陰,覆也。陟,升也。相,助也。協,和也。倫,理也。攸,所也。言天覆下民,王者當助天居,我不知居天常理所次序也。」師古曰:「騭音質。騭,定也。協,和也。天不言而默定下人,助合其居。」

  〔八〕 應劭曰:「陻,塞也。汨,亂也。水性流行,而鯀障塞之,失其本性,其餘所陳列皆亂,故曰亂陳五行也。」師古曰:「汨音骨。」

  〔九〕 師古曰:「帝謂上帝,即天也。震,動也。畀,與也。疇,類也。九類即九章也。斁,敗也,音丁故反。」

  〔一0〕師古曰:「殛,誅也,見(殛)〔誅〕而死。殛音居力反。」

  〔一二〕師古曰:「自此以上,洪範之文。」

  「初一曰五行;〔一〕次二曰羞用五事;〔二〕次三曰農用八政;〔三〕次四曰旪用五紀;〔四〕次五曰建用皇極;〔五〕次六曰艾用三德;〔六〕次七曰明用稽疑;〔七〕次八曰念用庶徵;〔八〕次九曰嚮用五福,畏用六極。」〔九〕凡此六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乃錫禹大法九章常事所次者也。以為河圖、雒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裏。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一0〕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則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一〕 師古曰:「謂之行者,言順天行氣。」

  〔二〕 師古曰:「羞,進也。」

  〔三〕 張晏曰:「農,食之本,食為八政首,故以農為名也。」師古曰:「此說非也。農,厚也。羞用義例皆同,非田農之義也。」

  〔四〕 應劭曰:「旪,合也,合成五行,為之條紀也。」師古曰:「旪讀曰協,和也。」

  〔五〕 應劭曰:「皇,大;極,中也。」

  〔六〕 應劭曰:「艾,治也。治大中之道用三德也。」師古曰:「艾讀曰乂。」

  〔七〕 應劭曰:「疑事明考之於蓍龜。」

  〔八〕 師古曰:「念,思也。庶,眾也。徵,應也。」

  〔九〕 應劭曰:「天所以嚮樂人,用五福;所以畏懼人,用六極。」

  〔一0〕師古曰:「演,廣也,更廣其文也。演音弋善反。」

  漢興,承秦滅學之後,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宣、元之後,劉向治穀梁春秋,數其禍福,傳以洪範,〔一〕與仲舒錯。〔二〕至向子歆治左氏傳,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傳,又頗不同。是以〈扌監〉仲舒,別向、歆,〔三〕傳載眭孟、夏侯勝、京房、谷永、李尋之徒所陳行事,〔四〕訖於王莽,舉十二世,以傅春秋,著於篇。〔五〕

  〔一〕 師古曰:「旤,古文禍字。以洪範義傳而說之。傳字或作傅,讀曰附,謂附著。」

  〔二〕 師古曰:「錯,互不同也。」

  〔三〕 師古曰:「〈扌監〉字與攬同,謂引取之。〈扌監〉音來敢反。」

  〔四〕 師古曰:「眭音息規反。說在眭孟傳。」

  〔五〕 師古曰:「傅讀曰附,謂比附其事。」

  經曰:「初一曰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一〕木曰曲直,〔二〕金曰從革,〔三〕土爰稼穡。」〔四〕

  〔一〕 師古曰:「皆水火自然之性也。」

  〔二〕 師古曰:「言可揉而曲,可矯而直。」

  〔三〕 張晏曰:「革,更也,可更銷鑄也。」

  〔四〕 師古曰:「爰亦曰也。一說爰,於也,可於其上稼穡也。種之曰稼。收聚曰穡。」

  傳曰:「田獵不宿,〔一〕飲食不享,〔二〕出入不節,奪民農時,及有姦謀,〔三〕則木不曲直。」

  〔一〕 服虔曰:「不得其時也。或曰,不豫戒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