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顏師古注》·漢書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是時既滅兩粵,粵人勇之乃言「粵人俗鬼,〔一〕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壽百六十歲。後世怠嫚,故衰耗。」〔二〕乃命粵巫立粵祝祠,安臺無壇,亦祠天神帝百鬼,〔三〕而以雞卜。〔四〕上信之,粵祠雞卜自此始用。〔五〕

  〔一〕 師古曰:「勇之,越人名也。俗鬼,言其土俗尚鬼神之事。」

  〔二〕 師古曰:「耗,減也,音火到反。」

  〔三〕 師古曰:「天帝之神及百鬼。」

  〔四〕 李奇曰:「持雞骨卜,如鼠卜。」

  〔五〕 師古曰:「言國家始用。」

  公孫卿曰:「僊人可見,上往常遽,以故不見。〔一〕今陛下可為館如緱氏城,〔二〕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僊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飛廉、桂館,〔三〕甘泉則作益壽、延壽館,〔四〕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臺,〔五〕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僊之屬。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甘泉殿房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若有光云,〔六〕乃下詔赦天下。

  〔一〕 師古曰:「遽,速也,音其庶反。」

  〔二〕 師古曰:「依其制度也。」

  〔三〕 師古曰:「飛廉館及桂館二名也。」

  〔四〕 師古曰:「益壽、延壽,亦二館名。」

  〔五〕 師古曰:「漢舊儀云臺高三十丈,望見長安城。」

  〔六〕 師古曰:「為塞河及造通天臺而有神光之應,故赦天下也。」

  其明年,伐朝鮮。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乾封三年。」〔一〕上乃下詔:「天旱,意乾封乎?〔二〕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

  〔一〕 師古曰:「三歲不雨,暴所封之土令乾也。」

  〔二〕 鄭氏曰:「言適新封則致旱,天欲乾我所封乎?」

  明年,上郊雍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歷獨鹿、鳴澤〔一〕,自西河歸,幸河東祠后土。

  〔一〕 師古曰:「解並在武紀。」

  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一〕浮江,自潯陽出樅陽,〔二〕過彭蠡,禮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三〕四月,至奉高修封焉。

  〔一〕 師古曰:「灊,廬江縣也,天柱山在焉。武帝以天柱山為南嶽。灊音潛。」

  〔二〕 師古曰:「樅音千庸反。」

  〔三〕 師古曰:「並音步浪反。上音時掌反。」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阯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一〕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二〕。明堂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水圜宮垣,〔三〕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四〕名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祀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帶圖。〔五〕及是歲修封,則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六〕合高皇帝祠坐對之。〔七〕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昆侖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畢,尞堂下。〔八〕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祕祠其顛。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并赤帝所,〔九〕有司侍祠焉。山上舉火,下悉應之。還幸甘泉,郊泰畤。春幸汾陰,祠后土。

  〔一〕 師古曰:「言其阻阨不顯敞。」

  〔二〕 師古曰:「公玉,姓也。帶,名也。呂氏春秋齊有公玉丹,此蓋其舊族。而說者讀公玉為宿,非也。單姓玉者,後漢司徒玉況,自音宿耳。」

  〔三〕 師古曰:「圜,繞也。」

  〔四〕 師古曰:「復讀曰複也。」

  〔五〕 師古曰:「汶,水名也,出琅邪朱虛。作明堂於汶水之上也。帶圖,公玉帶所上明堂圖。汶音問。」

  〔六〕 師古曰:「坐音才臥反。」

  〔七〕 服虔曰:「漢是時未以高祖配天,故言對。光武以來乃配之。」

  〔八〕 師古曰:「尞,古燎字。」

  〔九〕 師古曰:「與赤帝同處。」

  明年,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祀上帝於明堂,(後每)〔毋〕修封。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復始。皇帝敬拜泰一。」〔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幾遇之。〔二〕乙酉,柏梁災。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三〕祠后土。臨勃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幾至殊庭焉。〔四〕

  〔一〕 師古曰:「自此以上,贊祝者辭。」

  〔二〕 師古曰:「益,多也。幾讀曰冀。言更遣人求之,冀必遇也。」

  〔三〕 師古曰:「高里,山名。解在武紀。」

  〔四〕 師古曰:「殊庭,蓬萊中仙人庭也。幾讀曰冀。」

  上還,以柏梁災故,受計甘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一〕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粵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二〕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三〕其西則商中,數十里虎圈。〔四〕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五〕池中有蓬萊、方丈、瀛州、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六〕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七〕立神明臺、井幹樓,高五十丈,輦道相屬焉。〔八〕

  〔一〕 師古曰:「就,成也,造臺適成,經十二日即遇火燒。」

  〔二〕 師古曰:「度並音大各反。」

  〔三〕 師古曰:「三輔故事云其闕圜上有銅鳳凰。」

  〔四〕 如淳曰:「商中,商庭也。」師古曰:「商,金也。於序在秋,故謂西方之庭為商庭,言廣數十里。於菟亦西方之獸,故於此置其圈也。」

  〔五〕 師古曰:「漸,浸也。臺在池中,為水所浸,故曰漸臺。一音子廉反。三輔黃圖或為瀸字,瀸亦浸耳。」

  〔六〕 師古曰:「三輔故事云池北岸有石魚,長二丈,高五尺,西岸有石鱉三枚,長六尺。」

  〔七〕 師古曰:「立大鳥象也。」

  〔八〕 師古曰:「漢宮閣疏云神明臺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恆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則神明、井幹俱高五十丈也。井幹樓積木而高,為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張衡西京賦云『井幹疊而百層』,即謂此樓也。幹或作韓,其義並同。」

  夏,漢改曆,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更印章以五字,〔一〕因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陽虞初等〔二〕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

  〔一〕 師古曰:「解在武紀。」

  〔二〕 應劭曰:「丁夫人,其先丁復,本越人,封陽都侯。夫人其後,以詛軍為功。」韋昭曰:「丁,姓;夫人,名也。」

  明年,有司言雍五畤無牢孰具,芬芳不備。乃令祠官進畤犢牢具,色食所勝,〔一〕而以木寓馬代駒云。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寓馬代。獨行過親祠,乃用駒,它禮如故。

  〔一〕 孟康曰:「若火勝金,則祠赤帝以白牲也。」

  明年,東巡海上,考神僊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一〕以候神人於執期,〔二〕名曰迎年。〔三〕上許作之如方,名曰明年。〔四〕上親禮祠,上犢黃焉。

  〔一〕 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仙人之所常居。」

  〔二〕 鄭氏曰:「地名也。」

  〔三〕 師古曰:「迎年,若云祈年。」

  〔四〕 師古曰:「言明其得延年也。」

  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一〕禪凡山,〔二〕合符,然後不死。」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復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三〕方士言僊人閭也,故上親禪焉。

  〔一〕 韋昭曰:「風后、封鉅、岐伯皆黃帝臣也。」臣瓚曰:「東泰山在琅邪朱虛界,中有小泰山是。」

  〔二〕 師古曰:「凡山在朱虛縣,見地理志也。」

  〔三〕 師古曰:「下基之南面。」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修封,還過祭恆山。

  自封泰山後,十三歲而周遍於五嶽、四瀆矣。

  後五年,復至泰山修封。東幸琅邪,禮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一〕又祠神人於交門宮,若有鄉坐拜者云。〔二〕

  〔一〕 師古曰:「解並在武紀。延年,即上所謂迎年者。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