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顏師古注》·漢書卷六 武帝紀第六

孝武皇帝,〔一〕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二〕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后。十六歲,後三年正月,景帝崩。〔三〕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三月,封皇太后同母弟田蚡、勝皆為列侯。〔四〕

  〔一〕 荀悅曰:「諱徹之字曰通。」應劭曰:「禮諡法『威強叡德曰武』。」

  〔二〕 師古曰:「外戚傳美人比二千石,視少上造。」

  〔三〕 張晏曰:「武帝以景帝元年生,七歲為太子,為太子十歲而景帝崩,時年十六矣。」師古曰:「後三年,景帝後三年也。」

  〔四〕 蘇林曰:「蚡音鼢鼠之鼢。」師古曰:「蚡亦鼢鼠字也,音扶粉反。」

  建元元年〔一〕冬十月,詔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丞相綰〔二〕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三〕亂國政,請皆罷。」奏可。

  〔一〕 師古曰:「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於此。」

  〔二〕 師古曰:「衛綰也。」

  〔三〕 應劭曰:「申不害,韓昭侯相也。衛公孫鞅為秦孝公相,封於商,號商君。韓非,韓諸公子,非,名也。蘇秦為關東從長。張儀為秦昭王相,為衡說以抑諸侯。」李奇曰:「申不害書執術。商鞅為法,賞不失卑,刑不諱尊,然深刻無恩德。韓非兼行申、商之術。」師古曰:「從音子容反。」

  春二月,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年八十復二算,九十復甲卒〔一〕。行三銖錢。〔二〕

  〔一〕 張晏曰:「二算,復二口之算也。復甲卒,不豫革車之賦也。」師古曰:「復音方目反。」

  〔二〕 師古曰:「新壞四銖錢造此錢也,重如其文。見食貨志。」

  夏四月己巳,詔曰:「古之立教,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然則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一〕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二〕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三〕

  〔一〕 師古曰:「六十曰耆,五十曰艾。」

  〔二〕 師古曰:「給米粟以為糜鬻。鬻音之六反。」

  〔三〕 師古曰:「若者,豫及之辭也。有子即復子,無子即復孫也。遂,(中)〔申〕也。復音方目反。」

  五月,詔曰:「河海潤千里,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為歲事〔一〕,曲加禮。」〔二〕

  〔一〕 孟康曰:「為農祈也。於此造之,歲以為常,故曰為歲事也。」師古曰:「歲以為常是也。總致敬耳,非止祈農。」

  〔二〕 如淳曰:「祭禮有所加益。」

  赦吳楚七國帑輸在官者。〔一〕

  〔一〕 應劭曰:「吳楚七國反時,其首事者妻子沒入為官奴婢,武帝哀焉,皆赦遣之也。」師古曰:「帑讀與孥同。」

  秋七月,詔曰:「衛士轉置送迎二萬人,〔一〕其省萬人。罷苑馬,以賜貧民。」〔二〕

  〔一〕 鄭氏曰:「去故置新,常二萬人。」

  〔二〕 師古曰:「養馬之苑,舊禁百姓不得芻牧采樵,今罷之。」

  議立明堂。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一〕

  〔一〕 師古曰:「以蒲裹輪,取其安也。」

  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趙綰坐請毋奏事太皇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獄,自殺。〔一〕丞相嬰、太尉蚡免。〔二〕

  〔一〕 應劭曰:「禮,婦人不豫政事,時帝已自躬省萬機。王臧儒者,欲立明堂辟雍。太后素好黃老術,非薄五經。因欲絕奏事太后,太后怒,故殺之。」

  〔二〕 師古曰:「竇嬰、田蚡。」

  春二月丙戌朔,日有蝕之。夏四月戊申,有如日夜出。

  初置茂陵邑。〔一〕

  〔一〕 應劭曰:「武帝自作陵也。」師古曰:「本槐里(之縣)〔縣之〕茂鄉,故曰茂陵。」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飢,人相食。〔一〕

  〔一〕 師古曰:「河溢之處損害田畝,故大飢。」

  賜徙茂陵者戶錢二十萬,田二頃。初作便門橋。〔一〕

  〔一〕 蘇林曰:「去長安四十里。」服虔曰:「在長安西北,茂陵東。」師古曰:「便門,長安城北面西頭門,即平門也。古者平便皆同字。於此道作橋,跨渡渭水以趨茂陵,其道易直,即今所謂便橋是其處也。便讀如本字。」

  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濟川王明坐殺太傅、中傅廢遷防陵。〔一〕

  〔一〕 應劭曰:「中傅,宦者也。」師古曰:「防陵,漢中縣也,今謂之房州。」

  閩越圍東甌,〔一〕東甌告急。遣中大夫嚴助持節發會稽兵,浮海救之。未至,閩越走,兵還。

  〔一〕 應劭曰:「高祖五年立無諸為閩越王。惠帝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故號東甌。」師古曰:「甌音一侯反。」

  九月丙子晦,日有蝕之。

  四年夏,有風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東北。

  五年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一〕

  〔一〕 師古曰:「又新鑄作也。」

  置五經博士。

  夏四月,平原君薨。〔一〕

  〔一〕 服虔曰:「王太后之母,武帝外祖母。」

  五月,大蝗。

  秋八月,廣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

  六年春二月乙未,遼東高廟災。夏四月壬子,高園便殿火。〔一〕上素服五日。

  〔一〕 師古曰:「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園者,於陵上作之,既有正寢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為休息閑宴之處耳。說者不曉其意,乃解云便殿、便室皆是正名,斯大惑矣。尋石建、韋玄成、孔光等傳,其義可知。便讀如本字。」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秋八月,有星孛于東方,長竟天。

  閩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將兵出豫章,大司農韓安國出會稽,擊之。未至,越人殺郢降,兵還。

  元光元年〔一〕冬十一月,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二〕

  〔一〕 臣瓚曰:「以長星見,故為元光。」

  〔二〕 師古曰:「孝謂善事父母者。廉謂清潔有廉隅者。」

  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屯雲中,中尉程不識為車騎將軍屯鴈門,六月罷。

  夏四月,赦天下,賜民長子爵一級。復七國宗室前絕屬者。〔一〕

  〔一〕 師古曰:「此等宗室前坐七國反,故絕屬。今加恩赦之,更令上屬籍於宗正也。復音扶目反。」

  五月,詔賢良曰:「朕聞昔在唐虞,畫象而民不犯,〔一〕日月所燭,莫不率俾。〔二〕周之成康,刑錯不用,〔三〕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眘,〔四〕北發渠搜,〔五〕氐羌徠服。〔六〕星辰不孛,日月不蝕,山陵不崩,川谷不塞;麟鳳在郊藪,河洛出圖書。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七〕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八〕若涉淵水,未知所濟。猗與偉與!〔九〕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一0〕上參堯舜,下配三王!〔一一〕朕之不敏,不能遠德,〔一二〕此子大夫之所睹聞也。〔一三〕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一四〕朕親覽焉。」於是董仲舒、公孫弘等出焉。

  〔一〕 應劭曰:「二帝但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敢犯也。」師古曰:「白虎通云『畫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赭著其衣,犯髕者以墨蒙其髕象而畫之,犯宮者屝,犯大辟者布衣無領。』墨謂以墨黥其面也。劓,截其鼻也。髕,去膝蓋骨也。宮,割其陰也。屝,草屨也。劓音牛冀反,字或作〈臬刂〉,其音同耳。髕音頻忍反。屝音扶味反。」

  〔二〕 師古曰:「燭,照也。率,循也。俾,使也。言皆循其貢職而可使也。」

  〔三〕 師古曰:「錯,置也,音千故反。」

  〔四〕 晉灼曰:「東夷傳今挹婁地是也,在夫餘之東北千餘里大海之濱。」師古曰:「周書序云『成王既伐東夷,肅眘來賀』,即謂此。」

  〔五〕 服虔曰:「地名也。」應劭曰:「禹貢析支、渠搜屬雍州,在金城河關之西,西戎也。」晉灼曰:「王恢傳『北發、月支可得而臣』,似國名也。地理志朔方有渠搜縣。」臣瓚曰:「孔子三朝記云『北發渠搜,南撫交阯』,此舉北以南為對也。禹貢渠搜在雍州西北。渠搜在朔方。」師古曰:「北發,非國名也,言北方即可徵發渠搜而役屬之。瓚說近是。」

  〔六〕 師古曰:「徠,古往來之字也。氐音丁奚反。」

  〔七〕 師古曰:「虖讀曰呼。嗚呼,歎辭也。臻,至也。」

  〔八〕 師古曰:「夙興,早起也。夜寐,夜久方寐也。」

  〔九〕 師古曰:「猗,美也。偉,大也。與,辭也。言美而且大也。與讀曰歟,音弋於反。」

  〔一0〕師古曰:「章,明也。洪,大也。休,美也。」

  〔一一〕師古曰:「三王,夏、殷、周。」

  〔一二〕師古曰:「言德不及遠也。」

  〔一三〕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大夫,舉官稱也。志在優賢,故謂之子大夫也。睹,古睹字。」

  〔一四〕師古曰:「篇謂竹簡也。」

  秋七月癸未,日有蝕之。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一〕

  〔一〕 師古曰:「五帝之畤也。」

  春,詔問公卿曰:「朕飾子女以配單于,金幣文繡賂之甚厚,單于待命加嫚,侵盜亡已。〔一〕邊境被害,朕甚閔之。今欲舉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議宜擊。夏六月,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大)〔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將三十萬眾屯馬邑谷中,誘致單于,欲襲擊之。單于入塞,覺之,走出。六月,軍罷。將軍王恢坐首謀不進,下獄死。〔二〕

  〔一〕 師古曰:「待命,謂承詔命也。嫚與慢同。」

  〔二〕 師古曰:「首為此謀,而反不進擊匈奴輜重。」

  秋九月,令民大酺五日。

  三年春,河水徙,從頓丘東南流入勃海。〔一〕

  〔一〕 師古曰:「頓丘,丘名,因以為縣,本衛地也。地理志屬東郡,今則在魏州界也。」

  夏五月,封高祖功臣五人後為列侯。

  河水決濮陽,氾郡十六。〔一〕發卒十萬救決河。起龍淵宮〔二〕。

  〔一〕 師古曰:「濮陽,東郡之縣也。水所氾及,凡十六郡界也。氾音敷劍反。」

  〔二〕 服虔曰:「宮在長安西,作銅飛龍,故以冠名也。」如淳曰:「三輔黃圖云有龍淵宮,今長安城西有其處。溝洫志救河決亦起龍淵宮於其傍。」孟康曰:「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劍,特堅利。古龍淵之劍取於此水。」師古曰:「黃圖云龍淵廟在茂陵東,不言宮也。此言救決河,起龍淵宮,則宮不在長安之西矣。又漢章帝賜尚書韓稜龍淵劍。孟說是也。淬音千內反。」

  四年冬,魏其侯竇嬰有罪,棄巿。〔一〕

  〔一〕 師古曰:「以黨灌夫也。」

  春三月乙卯,丞相蚡薨。

  夏四月,隕霜殺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河間王德薨。

  夏,發巴蜀治南夷道,又發卒萬人治雁門阻險。〔一〕

  〔一〕 師古曰:「所以為固,用止匈奴之寇。」

  秋七月,大風拔木。

  乙巳,皇后陳氏廢。捕為巫蠱者,皆梟首。

  八月,螟。〔一〕

  〔一〕 師古曰:「食苗心之蟲也,音莫經反。」

  徵吏民有明當時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一〕

  〔一〕 師古曰:「計者,上計簿使也,郡國每歲遣詣京師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而縣次給之食。後世訛誤,因承此語,遂總謂上計為計偕。闞駰不詳,妄為解說,云秦漢謂諸侯朝使曰計偕。偕,次也。晉代有計偕簿。又改偕為階,失之彌遠,致誤後學。」

  六年冬,初算商車。〔一〕

  〔一〕 李奇曰:「始稅商賈車船,令出算。」

  春,穿漕渠通渭。〔一〕

  〔一〕 如淳曰:「水轉運曰漕。」師古曰:「音才到反。」

  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青至龍城〔一〕,獲首虜七百級。廣、敖失師而還。詔曰:「夷狄無義,所從來久。間者匈奴數寇邊境,故遣將撫師。古者治兵振旅,因遭虜之方入,將吏新會,上下未輯,〔二〕代郡將軍敖、雁門將軍廣所任不肖〔三〕,校尉又背義妄行,棄軍而北,少吏犯禁。〔四〕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率之過也;教令宣明,不能盡力,士卒之罪也。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五〕而又加法於士卒,二者並行,非仁聖之心。朕閔眾庶陷害,欲刷恥改行,〔六〕復奉正(議)〔義〕,厥路亡繇。〔七〕其赦雁門、代郡軍士不循法者。」〔八〕

  〔一〕 應劭曰:「匈奴單于祭天,大會諸國,名其處為龍城。」

  〔二〕 晉灼曰:「入猶還也。不得已而用兵,言師不踰時也。入或作人,因其習俗土地之宜而教革之也。」師古曰:「晉說非也。詔言古者出則治兵,入則振旅,素練其眾,不虧戎律。今之出師,因遭寇虜方入為害,而將吏新會,上下未和,故校尉棄軍而奔北也。輯與集同。」

  〔三〕 師古曰:「肖,似也。不肖者,言無所象類,謂不材之人也。」

  〔四〕 文穎曰:「少吏,小吏也。」

  〔五〕 師古曰:「下謂以身付廷尉也。理,法也,言以法律處正其罪。下音胡嫁反。他皆類此。」

  〔六〕 師古曰:「刷,除也,音所劣反。」

  〔七〕 師古曰:「一陷重刑,無因復從正道也。繇讀與由同。」

  〔八〕 師古曰:「循,從也,由也。」

  夏,大旱,蝗。

  六月,行幸雍。

  秋,匈奴盜邊。遣將軍韓安國屯漁陽。

  元朔元年〔一〕冬十一月,詔曰:「公卿大夫,所使總方略,壹統類,廣教化,美風俗也。夫本仁祖義,褒德祿賢,勸善刑暴,〔二〕五帝三王所繇昌也。〔三〕朕夙興夜寐,嘉與宇內之士臻於斯路。〔四〕故旅耆老,復孝敬,〔五〕選豪俊,講文學,〔六〕稽參政事,祈進民心,〔七〕深詔執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聖緒〔八〕。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九〕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一0〕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雍於上聞也〔一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一二〕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一三〕厲蒸庶,〔一四〕崇鄉黨之訓哉?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司奏議曰:「古者,諸侯貢士,壹適謂之好德,〔一五〕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一六〕不貢士,壹則黜爵,再則黜地,三而黜爵地畢矣。〔一七〕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一八〕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今詔書昭先帝聖緒,令二千石舉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風易俗也。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一九〕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二0〕奏可。

  〔一〕 應劭曰:「朔,蘇也。孟軻曰『后來其蘇』。蘇,息也,言萬民品物大繁息也。」師古曰:「朔猶始也,言更為初始也。蘇息之息,非息生義,應說失之。」

  〔二〕 師古曰:「本仁祖義,謂以仁義為本始。」

  〔三〕 師古曰:「五帝,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也。三王,夏、殷、周也。繇讀與由同。」

  〔四〕 師古曰:「天地四方為宇。臻,至也。」

  〔五〕 師古曰:「旅耆老者,加惠於耆老之人,若賓旅也。復孝敬者,謂優復孝弟之人也。復音方目反。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