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顏師古注》·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舒,厥罰恆奧,〔一〕厥極疾。〔二〕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三〕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一〕 師古曰:「奧讀曰燠。燠,〈日耎〉也,音於六反。其下並同。」

  〔二〕 韋昭曰:「以疾為罰。」

  〔三〕 師古曰:「螽、螟之類無鱗甲毛羽,故謂之蠃蟲也。音郎果反。」

  「視之不明,是謂不悊」,悊,知也。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一〕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親近習,長同類,〔二〕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百官廢亂,失在舒緩,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長,暑以養物,政弛緩,故其罰常奧也。奧則冬溫,春夏不和,傷病民人,故極疾也。誅不行則霜不殺草,繇臣下則殺不以時,〔三〕故有草妖。凡妖,貌則以服,言則以詩,聽則以聲。視則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於眚祥,故聖人以為草妖,失秉之明者也。〔四〕溫奧生蟲,故有蠃蟲之孽,謂螟螣之類〔五〕當死不死,未當生而生,或多於故而為災也。劉歆以為屬思心不容。於易,剛而包柔為離,〔六〕離為火為目。羊上角下(號)〔蹄〕,剛而包柔,羊大目而不精明,視氣毀故有羊禍。一曰,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目者,故有目痾。火色赤,故有赤眚赤祥。凡視傷者病火氣,火氣傷則水沴之。其極疾者,順之,其福曰壽。〔七〕劉歆視傳曰有羽蟲之孽,雞禍。說以為於天文南方喙為鳥星,故為羽蟲;禍亦從羽,故為雞;雞於易自在巽。說非是。庶徵之恆奧,劉向以為春秋亡冰也。小奧不書,無冰然後書,舉其大者也。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茲謂欺,厥咎奧,雨雪四至而溫。臣安祿樂逸茲謂亂,奧而生蟲。知罪不誅茲謂舒,其奧,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重過不誅,茲謂亡徵,其咎當寒而奧六日也。」

  〔一〕 師古曰:「大雅蕩之詩也。言不別善惡,有逆背傾仄者,有堪為卿大夫者,皆不知之也。仄,古側字。」

  〔二〕 師古曰:「習,狎也。近狎者則親愛之,同類者則長益也。」

  〔三〕 師古曰:「繇讀與由同,言誅罰由於臣下。」

  〔四〕 師古曰:「謂失所執之權也。音彼命反。」

  〔五〕 師古曰:「螟食苗心,螣食苗葉之蟲也。螟音冥。螣音徒得反。」

  〔六〕 師古曰:「兩陽居外,一陰在內,故云剛包柔。」

  〔七〕 李奇曰:「於六極之中為疾者,逆火氣,致疾病也。能順火氣,則禍更為福。」

  桓公十五年「春,亡冰」。劉向以為周春,今冬也。先是連兵鄰國,三戰而再敗也,〔一〕內失百姓,外失諸侯,不敢行誅罰,鄭伯突篡兄而立,公與相親,〔二〕長養同類,不明善惡之罰也。〔三〕董仲舒以為象夫人不正,陰失節也。〔四〕

  〔一〕 師古曰:「三戰者,謂十年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十二年與鄭師伐宋戰于宋,十三年會紀侯、鄭伯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也。再敗者,謂郎之戰,穀梁傳曰『以吾敗也』,又宋之戰,穀梁亦曰『諱敗,舉其可道者也』。據左氏傳、公羊、穀梁,亦曰無冰,並在十四年,今此云十五年,未詳其意。」

  〔二〕 師古曰:「突,鄭莊公子,即厲公也。兄謂太子忽,即昭公也。莊公既卒,突因宋莊公之寵而得立,遂使昭公奔衛,故云篡兄也。公與相親者,謂十五年突為祭仲所逐奔蔡,遂居櫟,而昭公入,公再與諸侯伐鄭,謀納厲公。」

  〔三〕 師古曰:「言桓篡立,與突志同,故曰長養同類。」

  〔四〕 師古曰:「夫人姜氏通于齊侯,故云不正。」

  成公元年「二月,無冰」。董仲舒以為方有宣公之喪,君臣無悲哀之心,而炕陽,作丘甲。〔一〕劉向以為時公幼弱,政舒緩也。

  〔一〕 師古曰:「時宣公薨始踰年,故云有喪也。丘甲,解在刑法志。」

  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劉向以為先是公作三軍,有侵陵用武之意,〔一〕於是鄰國不和,伐其三鄙,〔二〕被兵十有餘年,因之以饑饉,百姓怨望,臣下心離,公懼而弛緩,不敢行誅罰,〔三〕楚有夷狄行,公有從楚心,不明善惡之應。〔四〕董仲舒指略同。一曰,水旱之災,寒暑之變,天下皆同,故曰「無冰」,天下異也。桓公殺兄弒君,外成宋亂,與鄭易邑,背畔周室。〔五〕成公時,楚橫行中國,〔六〕王札子殺召伯、毛伯,〔七〕晉敗天子之師于貿戎,〔八〕天子皆不能討。襄公時,天下諸侯之大夫皆執國權,〔九〕君不能制。漸將日甚,善惡不明,誅罰不行。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亡寒歲,秦滅亡奧年。

  〔一〕 師古曰:「作三軍者,季氏欲專其權,非公本意,此說非也。侵陵用武者,謂入鄆取邿也。邿音詩。」

  〔二〕 師古曰:「謂十二年三月,十四年夏,莒人伐我東鄙。十五年夏,齊侯伐我北鄙。秋,邾人伐我南鄙。十六年三月,齊侯伐我北鄙。」

  〔三〕 師古曰:「弛,放也,音式爾反。」

  〔四〕 師古曰:「有從楚心,謂二十八年公朝于楚。」

  〔五〕 師古曰:「隱攝公位,又桓之兄,故云殺兄弒君也。成宋亂者,謂宋華父督弒其君殤公及其大夫孔父,以郜大鼎賂公,公會齊侯、鄭伯于稷而平其亂也。與鄭易邑,謂以太山之田易許田也。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而以與鄭,明魯之不朝於王,故云背畔周室。」

  〔六〕 師古曰:「謂成二年楚師侵衛,遂侵我,師于蜀。六年七月,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九年,嬰齊帥師伐莒。十五年,楚子伐鄭。十六年,楚子與晉侯、鄭伯戰于鄢陵。十八年,楚子伐宋。」

  〔七〕 師古曰:「王札子,即王子捷也。召伯、毛伯,皆周大夫也。今春秋經王札子殺召伯、毛伯事在宣十五年,而此言成公時,未達其說。召讀曰邵。」

  〔八〕 師古曰:「貿戎,戎別種也。公羊傳成元年:『王師敗績于貿戎。孰敗之?蓋晉敗之。』貿音莫候反。」

  〔九〕 師古曰:「謂襄十六年會于溴梁,諸侯之大夫盟皆類此。」

  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先是,比年遣大將軍衛青、霍去病攻祁連,絕大幕,〔一〕窮追單于,斬首十餘萬級,還,大行慶賞。乃閔海內勤勞,是歲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節巡行天下,〔二〕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在所。郡國有以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聞。天下咸喜。

  〔一〕 師古曰:「比,頻也。祁連,山名也。幕,沙磧也。直度曰絕,祁音上夷反。」

  〔二〕 師古曰:「行音下更反。」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是時上年九歲,大將軍霍光秉政,始行寬緩,欲以說下。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隕霜不殺草」。劉歆以為草妖也。劉向以為今十月,周十二月。於易,五為天位,(為)君位,九月陰氣至,五通於天位,其卦為剝,〔一〕剝落萬物,始大殺矣,明陰從陽命,臣受君令而後殺也。今十月隕霜而不能殺草,此君誅不行,舒緩之應也。是時公子遂顓權,〔二〕三桓始世官,〔三〕天戒若曰,自此之後,將皆為亂矣。文公不寤,其後遂殺子赤,三家逐昭公。〔四〕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傳曰:「臣有緩茲謂不順,厥異霜不殺也。」

  〔一〕 師古曰:「坤下艮上。」

  〔二〕 師古曰:「公子遂,莊公之子,即東門襄仲也,時為卿,專執國政也。」

  〔三〕 師古曰:「謂父子相繼為卿也。」

  〔四〕 師古曰:「並已解於上。」

  書序曰:「伊(涉)〔陟〕相太戊,亳有祥桑穀共生。」〔一〕傳曰:「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二〕伊陟戒以修德,而木枯。」劉向以為殷道既衰,高宗承敝而起,盡涼陰之哀,天下應之,〔三〕既獲顯榮,怠於政事,國將危亡,故桑穀之異見。桑猶喪也,穀猶生也,殺生之秉失而在下,〔四〕近草妖也。一曰,野木生朝而暴長,小人將暴在大臣之位,危亡國家,象朝將為虛之應也。〔五〕

  〔一〕 師古曰:「商書咸乂之序也。其書亡。伊陟,伊尹子也。大戊,太甲孫也。亳,殷所都也。桑、穀二木,合而共生。穀音彀。」

  〔二〕 師古曰:「兩手合為拱,音久勇反。」

  〔三〕 師古曰:「涼,信也。陰,默也。言居哀信默,三年不言也。涼讀曰諒。一說,涼陰謂居喪之廬也。謂三年處於廬中不言。涼音力羊反。據今尚書及諸傳記,太戊卒,子仲丁立,卒,弟何亶甲立,卒,子祖乙立,卒,子盤庚立,卒,小乙之子武丁立,是為高宗。桑穀自太戊時生,涼陰乃高宗之事。而此云桑穀即高宗時出,其說與尚書大傳不同,未詳其義也。或者伏生差謬。」

  〔四〕 師古曰:「秉音彼命反。」

  〔五〕 師古曰:「虛讀曰墟。」

  書序又曰:「高宗祭成湯,有蜚雉登鼎耳而雊。」〔一〕祖己曰:「惟先假王,正厥事。」〔二〕劉向以為雉雊鳴者雄也,以赤色為主。於易,離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劉歆以為羽蟲之孽。易有鼎卦,〔三〕鼎,宗廟之器,主器奉宗廟者長子也。野鳥自外來,入為宗廟器主,是繼嗣將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四〕。野鳥居鼎耳,小人將居公位,敗宗廟之祀。野木生朝,野鳥入廟,敗亡之異也。武丁恐駭,謀於忠賢,修德而正事,內舉傅說,授以國政,〔五〕外伐鬼方,以安諸夏,〔六〕故能攘木鳥之妖,致百年之壽,〔七〕所謂「六沴作見,若是共御,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者也。〔八〕一曰,金沴木曰木不曲直。

  〔一〕 師古曰:「商書高宗肜日之序也。蜚,古飛字。雊音工豆反。」

  〔二〕 師古曰:「祖己,殷賢臣。假,大也。言先代大道之王,能正其事,而災異銷也。」

  〔三〕 師古曰:「巽下離上也。」

  〔四〕 師古曰:「鼎非舉耳不得行,故云以耳行。」

  〔五〕 師古曰:「武丁夢得賢相,乃以所夢之像使求之,得於傅巖,立以為相,作說命三篇。說讀曰悅。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