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 顏師古注》·漢書卷二十一上 律曆志第一上

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春秋左氏傳曰『前志有之』。」

  虞書曰「乃同律度量衡」,〔一〕所以齊遠近立民信也。自伏戲畫八卦,由數起,〔二〕至黃帝、堯、舜而大備。三代稽古,法度章焉。〔三〕周衰官失,孔子陳後王之法,曰:「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矣。」〔四〕漢興,北平侯張蒼首律曆事,〔五〕孝武帝時樂官考正。〔六〕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燿名譽,徵天下通知鐘律者百(餘)餘人,使羲和劉歆等典領條奏,言之最詳。故刪其偽辭,取正義,著于篇。〔七〕

  〔一〕 師古曰:「虞書,舜典也。同謂齊等。」

  〔二〕 師古曰:「萬物之數,因八卦而起也。」

  〔三〕 師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於古事,而法度益明。」

  〔四〕 師古曰:「此論語載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後世。權謂斤兩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謂有德而隱處者。」

  〔五〕 師古曰:「首謂始定也。」

  〔六〕 師古曰:「更質正其事。」

  〔七〕 師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劉歆之義也。自此以下訖於『用竹為引者,事之宜也』,則其辭焉。」

  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權衡。參五以變,錯綜其數,稽之於古今,效之於氣物,和之於心耳,考之於經傳,咸得其實,靡不協同。

  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曰:「先其算命。」〔一〕本起於黃鐘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三積之,〔二〕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三〕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四〕徑象乾律黃鐘之一,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五〕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六〕。夫推曆生律〔七〕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八〕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九〕度長短者不失豪氂,〔一0〕量多少者不失圭撮,〔一一〕權輕重者不失黍絫。〔一二〕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其法在算術。宣於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

  〔一〕 師古曰:「逸書也。言王者統業,先立算數以命百事也。」

  〔二〕 孟康曰:「黃鐘,子之律也。子數一。泰極元氣含三為一,是以一數變而為三也。」

  〔三〕 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餘則轉因其成數以三乘之,歷十二辰,得是積數也。五行陰陽變化之數備於此矣。」

  〔四〕 蘇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因之數有十,正面之數實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積凡得二百七十一枚。」

  〔五〕 張晏曰:「林鐘長六寸。」韋昭曰:「黃鍾管九寸,十分之一,得其一分也。」

  〔六〕 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陽六爻為乾,乾之策數二百一十六,以成六爻,是為周流六虛之象也。」

  〔七〕 張晏曰:「推曆十二辰以生律呂也。」

  〔八〕 張晏曰:「準,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

  〔九〕 師古曰:「賾亦深也。索,求也。」

  〔一0〕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為氂。」師古曰:「度音大各反。」

  〔一一〕應劭曰:「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為圭。」師古曰:「撮音倉括反。」

  〔一二〕孟康曰:「絫音(墨)蠡。」應劭曰:「十黍為絫,十絫為一銖。」師古曰:「絫,孟音來戈反,此字讀亦音纍紲之纍。」

  聲者,宮、商、角、徵、羽也。所以作樂者,諧八音,蕩(降)〔滌〕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風易俗也。八音:土曰塤,〔一〕匏曰笙,〔二〕皮曰鼓,〔三〕竹曰管,〔四〕絲曰絃,石曰磬,金曰鐘,木曰柷。〔五〕五聲和,八音諧,而樂成。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六〕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徵,祉也,物盛大而緐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聲者,中於宮,觸於角,祉於徵,章於商,宇於羽,故四聲為宮紀也。協之五行,則角為木,五常為仁,五事為貌。商為金為義為言,徵為火為禮為視,羽為水為智為聽,宮為土為信為思。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則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體也。

  〔一〕 應劭曰:「世本暴辛公作塤。」師古曰:「燒土為之,其形銳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塤音許元反,字或作壎,其音同耳。」

  〔二〕 應劭曰:「世本隨作笙。」師古曰:「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

  〔三〕 師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張皮而為之。」

  〔四〕 孟康曰:「禮樂器記,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尚書大傳,西王母來獻白玉琯。漢章帝時零陵文學奚景於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

  〔五〕 師古曰:「柷與俶同,俶,始也。樂將作,先鼓之,故謂之柷。狀如漆桶,中有椎,連底動之,令左右擊。音昌六反。」

  〔六〕 師古曰:「度音大各反。」

  五聲之本,生於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相生,陰陽之應也。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族,〔一〕三曰姑洗,四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二〕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呂。〔三〕有三統之義焉。其傳曰,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四〕自大夏之西,〔五〕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六〕生,其竅厚均者,〔七〕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八〕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九〕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一0〕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一一〕黃鐘: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鐘者,種也。天之中數五,〔一二〕五為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地之中數六,〔一三〕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黃,五色莫盛焉。故陽氣施種於黃泉,孳萌萬物,〔一四〕為六氣元也。以黃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也。宮以九唱六,〔一五〕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大呂:呂,旅也,言陰大,旅助黃鐘(宮)〔宣〕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陽氣大,奏地而達物也。〔一六〕位於寅,在正月。夾鐘,言陰夾助太族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於卯,在二月。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一七〕位於辰,在三月。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物也。位於巳,在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也,言陽始導陰氣使繼養物也。位於午,在五月。林鐘:林,君也,言陰氣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一八〕位於未,在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傷之物也。〔一九〕位於申,在七月。南呂:南,任也,言陰氣旅助夷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在八月。亡射:射,厭也,言陽氣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復始,亡厭已也。位於戌,在九月。應鐘,言陰氣應亡射,該臧萬物而雜陽閡種也。〔二0〕位於亥,在十月。

  〔一〕 師古曰:「族音千豆反。其下並同。」

  〔二〕 師古曰:「亡讀曰無。射音亦石反。」

  〔三〕 師古曰:「中讀曰仲。」

  〔四〕 師古曰:「泠音零。綸音倫也。」

  〔五〕 應劭曰:「大夏,西戎之國也。」

  〔六〕 孟康曰:「解,脫也。谷,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晉灼曰:「谷名是也。」

  〔七〕 應劭曰:「生者,治也。竅,孔也。」孟康曰:「竹孔與肉薄厚等也。」晉灼曰:「取谷中之竹,生而(孔外肉)〔肉孔外內〕厚薄自然均者,截以為筩,不復加削刮也。」師古曰:「晉說是也。」

  〔八〕 師古曰:「黃鐘之宮,律之最長者。」

  〔九〕 師古曰:「筩音大東反。」

  〔一0〕師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謂上下相生也,故謂之律本。比音頻寐反。」

  〔一一〕孟康曰:「律得風氣而成聲,風和乃律調也。」臣瓚曰:「風氣正則十二月之氣各應其律,不失其序。」

  〔一二〕韋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

  〔一三〕韋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

  〔一四〕師古曰:「孳讀與滋同,滋,益也。萌,始生。」

  〔一五〕孟康曰:「黃鐘陽九,林鐘陰六,言陽唱陰和。」

  〔一六〕師古曰:「奏,進也。」

  〔一七〕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

  〔一八〕師古曰:「種物,種生之物。楙,古茂字也。種音之勇反。」

  〔一九〕師古曰:「夷亦傷。」

  〔二0〕孟康曰:「(該)〔閡〕,臧塞也,陰雜陽氣,臧塞為萬物作種也。」晉灼曰:「外閉曰閡。」師古曰:「閡音胡待反。下言『該閡於亥』,音訓並同也。」

  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一〕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於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動,鐘於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為萬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二〕六月,坤之初六,陰氣受任於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之於未,令種剛彊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六者,所以含陽之施,楙之於六合之內,令剛柔有體也。「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三〕「乾知太始,坤作成物。」〔四〕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五〕族出於寅,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故太族為人統,律長八寸,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六〕「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七〕「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八〕「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九〕此三律之謂矣,是為三統。

  〔一〕 李奇曰:「統,緒也。」

  〔二〕 師古曰:「易說卦之辭。」

  〔三〕 師古曰:「此亦說卦之辭也。」

  〔四〕 師古曰:「此上繫之辭。」

  〔五〕 孟康曰:「棣謂通意也。」師古曰:「棣音替。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