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十上 皇后紀第十上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禮王者立后,〔一〕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備內職焉。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二〕九嬪掌教四德,〔三〕世婦主喪、祭、賓客,〔四〕女御序于王之燕寢。〔五〕頒官分務,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記功書過。〔六〕居有保阿之訓,動有環佩之響。〔七〕進賢才以輔佐君子,哀窈窕而不淫其色。〔八〕所以能述宣陰化,修成內則,〔九〕閨房肅雍,險謁不行也。〔一0〕故康王晚朝,關雎作諷;〔一一〕宣后晏起,姜氏請愆。〔一二〕及周室東遷,禮序凋缺。〔一三〕諸侯僭縱,軌制無章。齊桓有如夫人者六人,〔一四〕晉獻升戎女為元妃,〔一五〕終於五子作亂,〔一六〕冢嗣遘屯。〔一七〕爰逮戰國,風憲逾薄,適情任欲,顛倒衣裳,〔一八〕以至破國亡身,不可勝數。斯固輕禮弛防,先色後德者也。
〔一〕 鄭玄注禮記曰:「后之言後,言在夫之後也。」
〔二〕 鄭玄注周禮云「夫人之於后,猶三公之於王,坐而論婦禮」也。
〔三〕 九嬪比九卿。周禮曰「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也。四德謂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也。
〔四〕 婦,服也,明其能服事於人也,比二十七大夫。周禮:「世婦,掌祭祀、賓客、喪紀之事。祭之日,涖陳女宮之具,凡內羞之物,掌弔臨于卿大夫之喪。」
〔五〕 御謂進御于王也,比八十一元士。周禮曰「女御,〔掌〕敘于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功事」也。
〔六〕 周禮云「女史,掌王后之禮,書內令,凡后之事以禮從」也。鄭玄注云「亦如大史之於王」也。彤管,赤管筆也。詩云:「詒我彤管。」注云「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也。
〔七〕 列女傳曰:「齊孝公孟姬,華氏之女。從孝公遊,車奔,姬墮,車碎,孝公使駟馬立車載姬。姬泣曰:『妾聞妃下堂,必從傅母保阿,進退則鳴玉佩環;今立車無軿,非敢受命。』」
〔八〕 詩序云:「關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毛萇注云:「窈窕,幽閒也。」
〔九〕 周禮內宰職曰:「以陰禮教六宮,以婦職之法教九御。」
〔一0〕肅,敬也。雍,和也。謁,請也。言能輔佐君子,和順恭敬,不行私謁。詩序曰:「雖則王姬,猶執婦道,以成肅雍之德。」又曰:「而無險詖私謁之心。」
〔一一〕前書音義曰:「后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歎而傷之。」見魯詩。
〔一二〕列女傳曰:「周宣姜后,齊侯之女也。宣王嘗夜臥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既出,乃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起,以見君王樂色忘德。敢請罪,惟君王之命。』王曰:『寡人之過,夫人何辜。』遂勤政事,成中興之名焉。」
〔一三〕幽王時,西夷、犬戎共攻殺幽王于驪山之下。太子宜臼立,是為平王,東遷洛邑,以避犬戎,政遂微弱。
〔一四〕 左傳曰,桓公多內寵,有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少衛姬、鄭姬、葛嬴、密姬、宋華子也。
〔一五〕元妃,嫡夫人也。史記曰,晉獻公伐驪戎,得驪姬,愛幸,立以為妃。
〔一六〕 桓公六夫人,生六子。桓公卒,立公子昭,於是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等五公子皆求立,公子昭奔宋,是作亂也。
〔一七〕冢,大也。遘,遇也。屯,難也。晉獻公受驪姬之譖,殺太子申生,故曰遇屯。
〔一八〕上曰衣,下曰裳。詩曰:「綠兮衣兮,綠衣黃裳。」鄭玄曰:「褖衣黑,今反以黃為裏,非其禮制,諭妾上僭也。」
秦并天下,多自驕大,宮備七國,〔一〕爵列八品。〔二〕漢興,因循其號,而婦制莫釐。〔三〕高祖帷薄不修,〔四〕孝文衽席無辯。〔五〕然而選納尚簡,飾翫少華。自武、元之後,世增淫費,至乃掖庭三千,增級十四。〔六〕妖倖毀政之符,外姻亂邦之跡,前史載之詳矣。
〔一〕 史記曰:「始皇破六國,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水,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美人,以充入之。」并秦為七也。
〔二〕 前書曰:「漢興因秦之稱號,正嫡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
〔三〕 釐,理。
〔四〕 大戴禮曰:「大臣坐污穢男女無別者,不曰污穢,曰帷薄不修。」謂周昌入奏事,高帝擁戚姬,是不修也。
〔五〕 鄭玄注禮記曰:「衽,臥席也。」孝文幸慎夫人,每與皇后同坐,是無辯也。
〔六〕 婕妤一,娙娥二,容華三,充衣四,已上武帝置;昭儀五,元帝置;美人六,良人七,七子八,八子九,長使十,少使十一,五官十二,順常十三,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十四,此六官品秩同為一等也。
及光武中興,斲彫為朴,〔一〕六宮稱號,唯皇后、貴人。〔二〕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漢法常因八月筭人,〔三〕遣中大夫與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