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
广告x

《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五十三 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第四十三

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一〕孔子稱「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也」。〔二〕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誠也。〔三〕故其行也,則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時;〔四〕及其止也,則窮棲茹菽,臧寶以迷國。〔五〕

〔一〕 上繫之詞也。言賢哲所行,其趣異也。

  〔二〕 論論蘧伯玉名瑗,衛大夫也。卷而懷謂不預時政,不忤於人者也。

  〔三〕 誠,實也。孔子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臧。」易曰:「閑邪存其誠。」

  〔四〕 新序曰:「申徒狄非時,將自投河,崔嘉聞而止之曰:『吾聞聖人從事於天地之閒,人之父母也。今為濡足之故,不救溺人乎?』」

  〔五〕 爾雅曰:「啜,茹也。」孫卿子曰:「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論語曰,陽貨謂孔子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太原閔仲叔者,〔一〕世稱節士,雖周黨之潔清,自以弗及也。黨見其含菽飲水,遺以生蒜,受而不食。〔二〕建武中,應司徒侯霸之辟,既至,霸不及政事,徒勞苦而已。〔三〕仲叔恨曰:「始蒙嘉命,且喜且懼;今見明公,喜懼皆去。以仲叔為不足問邪,不當辟也。辟而不問,是失人也。」遂辭出,投劾而去。〔四〕復以博士徵,不至。客居安邑。老病家貧,不能得肉,日買豬肝一片,屠者或不肯與,安邑令聞,敕吏常給焉。仲叔怪而問之,知,乃歎曰:「閔仲叔豈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壽終。

〔一〕 謝沈書曰:「閔貢字仲叔。」

  〔二〕 黨與仲叔同郡,亦貞介士也。見逸人傳。皇甫謐高士傳曰:「黨見仲叔食無菜,遺之生蒜。仲叔曰:『我欲省煩耳,今更作煩邪?』受而不食。」

  〔三〕 勞其勤苦也。勞音力到反。

  〔四〕 案罪曰劾,自投其劾狀而去也。投猶下也。今有投辭、投牒之言也。

  仲叔同郡荀恁,字君大,〔一〕少亦脩清節。資財千萬,父越卒,悉散與九族。隱居山澤,以求厥志。王莽末,匈奴寇其本縣廣武,〔二〕聞恁名節,相約不入荀氏閭。光武徵,以病不至。永平初,東平王蒼為驃騎將軍,開東閤延賢俊,辟而應焉。及後朝會,顯宗戲之曰:「先帝徵君不至,驃騎辟君而來,何也?」對曰:「先帝秉德以惠下,故臣可得不來。驃騎執法以檢下,〔三〕故臣不敢不至。」後月餘,罷歸,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