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一上 光武帝紀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一〕南陽蔡陽人,〔二〕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三〕發生舂陵節侯買,〔四〕買生鬱林太守外,〔五〕外生鉅鹿都尉回,〔六〕回生南頓令欽〔七〕,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八〕性勤於稼穡,〔九〕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一0〕王莽天鳳中,〔一一〕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一二〕

  〔一〕 禮「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興,故廟稱世祖。謚法:「能紹前業曰光,克定禍亂曰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長兄伯升,次仲,故字文叔焉。」

  〔二〕 南陽,郡,今鄧州縣也。蔡陽,縣,故城在今隨州棗陽縣西南。

  〔三〕 長沙,郡,今潭州縣也。

  〔四〕 舂陵,鄉名,本屬零陵(冷)〔泠〕道縣,在今永州唐興縣北,元帝時徙南陽,仍號舂陵,故城(今)在〔今〕隨州棗陽縣東。事具宗室四王傳。

  〔五〕 鬱林,郡,今(郴)〔貴〕州縣。前書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

  〔六〕 鉅鹿,郡,今邢州縣也。前書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職,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

  〔七〕 南頓,縣,屬汝南郡,故城在今陳州項城縣西。前書曰:「令、長,皆秦官也。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滿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八〕 隆,高也。許負云:「鼻頭為準。」鄭玄尚書中候注云:「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

  〔九〕 種曰稼,斂曰穡。

  〔一0〕仲,郃陽侯喜也,能為產業。見前書。

  〔一一〕王莽〔始〕建國六年改為天鳳。

  〔一二〕東觀記曰:「受尚書於中大夫廬江許子威。資用乏,與同舍生韓子合錢買驢,令從者僦,以給諸公費。」

  莽末,天下連歲災蝗,寇盜鋒起。〔一〕地皇三年,〔二〕南陽荒饑,〔三〕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四〕因賣穀於宛。〔五〕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六〕」光武初不敢當,然獨念兄伯升素結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與定謀,於是乃市兵弩。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於宛,時年二十八。

  〔一〕 言賊鋒銳競起。字或作「蜂」,諭多也。

  〔二〕 天鳳六年改為地皇。

  〔三〕 韓詩外傳曰:「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饑,三穀不升曰饉,四穀不升曰荒,五穀不升曰大侵。」

  〔四〕 新野屬南陽郡,今鄧州縣。續漢書曰:「伯升賓客劫人,上避吏於新野鄧晨家。」

  〔五〕 東觀記曰:「時南陽旱饑,而上田獨收。」宛,縣,屬南陽郡,故城今鄧州南陽縣也。

  〔六〕 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言為王者受命之徵驗也。易坤靈圖曰:「漢之臣李陽也。」

  十一月,有星孛于張。〔一〕光武遂將賓客還舂陵。時伯升已會眾起兵。初,諸家子弟恐懼,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殺我」。及見光武絳衣大冠,〔二〕皆驚曰「謹厚者亦復為之」,乃稍自安。伯升於是招新市、平林兵,〔三〕與其帥王鳳、陳牧西擊長聚。〔四〕光武初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五〕進屠唐子鄉,〔六〕又殺湖陽尉。〔七〕軍中分財物不均,眾恚恨,欲反攻諸劉。光武斂宗人所得物,悉以與之,眾乃悅。進拔棘陽,〔八〕與王莽前隊大夫甄阜、〔九〕屬正梁丘賜〔一0〕戰於小長安,〔一一〕漢軍大敗,還保棘陽。

  〔一〕 前書音義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張,南方宿也。」續漢志曰:「張為周地。星孛于張,東南行即翼、軫之分。翼、軫,楚地,是楚地將有兵亂。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攻南陽,斬阜、賜等,殺其士眾數萬人。光武都雒陽,居周地,除穢布新之象。」

  〔二〕 董巴輿服志曰:「大冠者,謂〔武冠〕,武官冠之。」東觀記曰:「上時絳衣大冠,將軍服也。」

  〔三〕 新市,縣,屬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縣東北。平林,地名,在今隨州隨縣東北。

  〔四〕 廣雅曰:「聚,居也,音慈諭反。」前書音義曰:「小於鄉曰聚。」

  〔五〕 前書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

  〔六〕 例曰:「多所誅殺曰屠。」唐子鄉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南。

  〔七〕 湖陽屬南陽郡,今唐州縣也。東觀記曰:「劉終詐稱江夏吏,誘殺之。」

  〔八〕 縣名,屬南陽郡,在棘水之陽,古謝國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陽縣西北。棘音己力反。

  〔九〕 王莽置六隊,郡置大夫一人,職如太守。南陽為前隊,河內為後隊,潁川為左隊,弘農為右隊,河東為兆隊,滎陽為祈隊。隊音遂。

  〔一0〕王莽每隊置屬正一人,職如都尉。

  〔一一〕續漢書曰淯陽縣有小長安聚,故城在今鄧州南陽縣南。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漢軍復與甄阜、梁丘賜戰於沘水西,大破之,斬阜、賜。〔一〕伯升又破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於淯陽,〔二〕進圍宛城。

  〔一〕 沘水在今唐州沘陽縣南。廬江灊縣亦有沘水,與此別也。沘音比。

  〔二〕 前書曰,納言,虞官也,掌出納王命,所謂喉舌之官也,歷秦、漢不置,王莽改大司農為之。桓譚新論云莊尤字伯石,此言「嚴」,避明帝諱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廟之事,周謂之宗伯,秦、漢不置,王莽改太常為秩宗,後又典兵,故納言、秩宗皆有將軍號也。淯陽,縣,屬南〔陽〕郡,故城在今鄧州南陽縣南(在)淯水之陽。淯音育。

  二月辛巳,立劉聖公為天子,以伯升為大司徒,光武為太常偏將軍。〔一〕

  〔一〕 前書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應劭漢官儀曰:「欲令國家盛大,社稷常存,故稱太常。」老子曰:「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東觀記曰:「時無印,得定武侯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一〕多得牛馬財物,穀數十萬斛,轉以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