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二十三 竇融列傳第十三
弟子固 曾孫憲 玄孫章
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七世祖廣國,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一〕融高祖父,宣帝時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司馬,〔二〕東擊翟義,還攻槐里,〔三〕以軍功封建武男。〔四〕女弟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長安中,出入貴戚,連結閭里豪傑,以任俠為名;然事母兄,養弱弟,內修行義。王莽末,青、徐賊起,太師王匡〔五〕請融為助軍,與共東征。
〔一〕 章武,縣,屬勃海郡,故城在今滄州魯〔城〕縣也。
〔二〕 強弩將軍即莽明義侯王俊。
〔三〕 槐里趙明、霍鴻等起兵以應翟義,王邑等破義還,合軍擊明、鴻等滅之,融時隨其軍也。見前書。
〔四〕 東觀記、續漢書並云「寧武男」。
〔五〕 匡,王舜之子。
及漢兵起,融復從王邑敗於昆陽下,歸〔長安。漢兵〕長驅入關,王邑薦融,拜為波水將軍,〔一〕賜黃金千斤,引兵至新豐。莽敗,融以軍降更始大司馬趙萌,萌以為校尉,甚重之,薦融為鉅鹿太守。
〔一〕 前書音義曰:「波水在長安南。」
融見更始新立,東方尚擾,不欲出關,而高祖父嘗為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從弟亦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獨謂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固,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二〕兄弟皆然之。融於是日往守萌,〔三〕辭讓鉅鹿,圖出河西。〔四〕萌為言更始,乃得為張掖屬國都尉。融大喜,即將家屬而西。既到,撫結雄傑,懷輯羌虜,〔五〕甚得其歡心,河西翕然歸之。
〔一〕 漢邊郡皆置屬國。
〔二〕 遺,留也,可以保全不畏絕滅。
〔三〕 守猶求也。
〔四〕 圖,謀也。
〔五〕 輯,和也。
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厙鈞、〔一〕張掖都尉史苞、〔二〕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並州郡英俊,融皆與為厚善。及更始敗,融與梁統等計議曰:「今天下擾亂,未知所歸。河西斗絕在羌胡中,〔三〕不同心戮力〔四〕則不能自守;權鈞力齊,復無以相率。當推一人為大將軍,共全五郡,觀時變動。」議既定,而各謙讓,咸以融世任河西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是時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並孤立無黨,乃共移書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綬去。於是以梁統為武威太守,史苞為張掖太守,竺曾為酒泉太守,辛肜為敦煌太守,厙鈞為金城太守。融居屬國,領都尉職如故,置從事監察五郡。河西民俗質樸,而融等政亦寬和,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修兵馬,習戰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五〕每輒破之。其後匈奴懲乂,〔六〕稀復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飢者,歸之不絕。
〔一〕 前書音義曰,厙姓,即倉庫吏後也。今羌中有姓厙,音舍,云承鈞之後也。
〔二〕 三輔決錄注:「苞字叔文,茂陵人也。」
〔三〕 斗,峻絕也,前書曰:「成山斗入海。」
〔四〕 戮,并也。
〔五〕 赴敵不失期契也。
〔六〕 懲,創也。說文云乂亦懲也。
融等遙聞光武即位,而心欲東向,以河西隔遠,未能自通。時隗囂先稱建武年號,融等從受正朔,囂皆假其將軍印綬。囂外順人望,內懷異心,使辯士張玄游說河西曰:「更始事業已成,尋復亡滅,此一姓不再興之效。今即有所主,便相係屬,一旦拘制,自令失柄,後有危殆,雖悔無及。今豪傑競逐,雌雄未決,〔一〕當各據其土宇,與隴、蜀合從,〔二〕高可為六國,下不失尉佗。」〔三〕融等於是召豪傑及諸太守計議,其中智者皆曰:「漢承堯運,〔四〕歷數延長。今皇帝姓號見於圖書,〔五〕自前世博物道術之士谷子雲、夏賀良等,建明漢有再受命之符,言之久矣,〔六〕故劉子駿改易名字,冀應其占。〔七〕及莽末,道士西門君惠言劉秀當為天子,遂謀立子駿。事覺被殺,出謂百姓觀者曰:『劉秀真汝主也。』皆近事暴著〔八〕,智者所共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