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志第六 禮儀下
大喪 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
不豫,太醫令丞將醫人,就進所宜藥。嘗藥監、近臣中常侍、小黃門皆先嘗藥,過量十二。公卿朝臣問起居無閒。太尉告請南郊,司徒、司空告請宗廟,告五獄、四瀆、群祀,並禱求福。疾病,公卿復如禮。
〔一〕 漢舊儀曰:「帝崩,唅以珠,纏以緹繒十二重。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縫之,以黃金為縷。腰以下以玉為札,長一尺,〔廣〕二寸半,為柙,下至足,亦縫以黃金鏤。(請)諸衣衿斂之。凡乘輿衣服,已御,輒藏之,崩皆以斂。」
〔二〕 禮稽命徵曰:「天子飯以珠,唅以玉。諸侯飯以珠,唅以(珠)〔璧〕。卿大夫、士飯以珠,唅以貝。」
〔三〕 周禮:「凌人,天子喪,供夷槃冰。」鄭玄曰:「夷之言尸也,實冰於槃中,置之尸床之下,所以寒尸也。」漢禮器制度:「大槃廣八尺,長一丈二尺,深三尺,漆赤中。」
〔四〕 應劭曰:「凡與郡國守相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珪璋,從簡易也。」此下大喪符,亦猶斯比。
〔五〕 漢舊制,發兵皆以銅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為大信,見杜詩傳。
〔六〕 周禮:「駔珪、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尸。」鄭司農曰:「駔,外有捷盧也。謂珪、璋、璧、琮、琥、璜皆為開渠,為眉瑑,沙除以斂尸,令汁得流去也。」鄭玄曰:「以斂尸者,以大斂焉加之也。渠眉,玉飾之溝瑑也,以組穿聯六玉溝瑑之中以斂尸。珪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蓋取象方明神之也。疏璧、琮者,通於天地。」
〔七〕 喪大記曰:「君蓋用漆,三衽三束。」鄭玄注曰:「衽,小腰。」
三公奏尚書顧命,太子即日即天子位于柩前,請太子即皇帝位,皇后為皇太后。奏可。群臣皆出,吉服入會如儀。太尉升自阼階,當柩御坐北面稽首,讀策畢,以傳國玉璽綬東面跪授皇太子,即皇帝位。中黃門掌兵以玉具、隨侯珠、斬蛇寶劍授太尉,告令群臣,群臣皆伏稱萬歲。或大赦天下。遣使者詔開城門、宮門,罷屯衛兵。群臣百官罷,入成喪服如禮。兵官戎。〔一〕三公,太常如禮。
〔一〕 文帝遺詔:「無布車及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