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第二
顯宗孝明皇帝諱莊,〔一〕光武第四子也。母陰皇后。帝生而豐下,〔二〕十歲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十九年立為皇太子。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
〔一〕 謚法曰:「照臨四方曰明。」伏侯古今注曰:「莊之字曰嚴。」
〔二〕 杜預注左傳云:「豐下,蓋面方也。」東觀記云:「帝豐下兌上,項赤色,有似於堯。」
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於原陵。〔一〕有司奏上尊廟曰世祖。
〔一〕 帝王紀曰:「原陵方三百二十步,高六丈,在臨平亭東南,去洛陽十五里。」
夏四月丙辰,詔曰:「予末小子,奉承聖業,夙夜震畏,不敢荒寧。先帝受命中興,德侔帝王,協和萬邦,假於上下,〔一〕懷柔百神,惠於鰥寡。〔二〕朕承大運,繼體守文,〔三〕不知稼穡之艱難,懼有廢失。聖恩遺戒,顧重天下,以元元為首。公卿百僚,將何以輔朕不逮?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四〕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五〕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六〕及流人無名數欲自占者人一級;〔七〕鰥、寡、孤、獨、篤〈隆,中“阝改疒”〉粟,人十斛。其施刑及郡國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後捕繫者,悉免其刑。又邊人遭亂為內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還邊,恣其所樂。中二千石下至黃綬,〔八〕貶秩贖論者,悉皆復秩還贖。方今上無天子,下無方伯,〔九〕若涉淵水而無舟楫。夫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一0〕實賴有德左右小子。〔一一〕高密侯禹元功之首,東平王蒼寬博有謀,並可以受六尺之託,臨大節而不撓。〔一二〕其以禹為太傅,蒼為驃騎將軍。太尉憙告謚南郊,〔一三〕司徒訢奉安梓宮,〔一四〕司空魴將校復土。〔一五〕其封憙為節鄉侯,訢為安鄉侯,魴為楊邑侯。」
〔一〕 假,至也。音格。
〔二〕 懷,安也。柔,和也。禮曰「凡山林能興雲致雨者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懷柔百神也。書曰:「惠于鰥寡。」
〔三〕 創基之主,則尚武功以定禍亂;其次繼體而立者,則守文德。穀梁傳曰:「承明繼體。則守文之君也。」
〔四〕 前書音義曰:「男子者,謂戶內之長也。」商鞅為秦制爵二十級:一,公士;二,上造;三,簪;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人賜爵者,有罪得贖,貧者得賣與人。
〔五〕 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三老,高帝置,孝悌、力田,高后置,所以勸導鄉里,助成風化也。文帝詔曰:「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三老,眾人之師也。其以戶口率置員。」事見前書。
〔六〕 漢制,賜爵自公士已上不得過公乘,故過者得移授也。同產,同母兄弟也。
〔七〕 無名數謂無文簿也。占謂自歸首也。
〔八〕 漢制,二百石以上銅印黃綬也。
〔九〕 公羊傳曰:「上無天子,下無方伯。」此制引以為謙也。
〔一0〕帝謙言年尚少壯,思慮輕淺,故須賢人輔弼。
〔一一〕賴,恃也。左右,助也。
〔一二〕六尺謂年十五已下。大節謂大事。撓,屈也。音女孝反。
〔一三〕趙憙也。應劭風俗通曰:「禮,臣子無爵謚君父之義也,故群臣累其功美,葬日,遣太尉於南郊告天而謚之。」
〔一四〕李訢也。梓宮,以梓木為棺。風俗通曰:「宮者,存時所居,緣生事死,因以為名。」
〔一五〕馮魴也。將校謂將領五校兵以穿壙也。前書音義曰:「復土,主穿壙填塞事也。言下棺訖,復以土為墳,故言復土。」
秋九月,燒當羌寇隴西,敗郡兵於允街。〔一〕赦隴西囚徒,減罪一等,勿收今年租調。又所發天水三千人,亦復是歲更賦。〔二〕遣謁者張鴻討叛羌於允吾,〔三〕鴻軍大敗,戰歿。冬十一月,遣中郎將竇固監捕虜將軍馬武等二將軍討燒當羌。
〔一〕 允街,縣名也,允音鉛,街音佳,屬金城郡,故城在今涼州昌松縣東南。城臨麗水,一名麗水城。
〔二〕 更謂戍卒更相代也。賦謂雇更之錢也。前書音義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古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為之。(有)一月一更,是為卒更。貧者欲得雇更錢,次直者出錢雇之,月二千,是為踐更,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