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八十八 西域傳第七十八

武帝時,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護之〔一〕。宣帝改曰都護。〔二〕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三〕哀平閒,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四〕與中國遂絕,並復役屬匈奴。匈奴斂稅重刻,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內屬,願請都護。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許之。會匈奴衰弱,莎車王賢誅滅諸國,賢死之後,遂更相攻伐。小宛、精絕、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五〕渠勒、皮山為于窴所統,悉有其地。郁立、單桓、孤胡、烏貪訾離為車師所滅。後其國並復立。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十六年,明帝乃命將帥,北征匈奴,取伊吾盧地,〔六〕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復通焉。明年,始置都護、戊己校尉。及明帝崩,焉耆、龜茲〔七〕攻沒都護陳睦,悉覆其眾,匈奴、車師圍戊己校尉。建初元年春,酒泉太守段彭大破車師於交河城。章帝不欲疲敝中國以事夷狄,乃迎還戊己校尉,不復遣都護。二年,復罷屯田伊吾,匈奴因遣兵守伊吾地。時軍司馬班超留于窴,綏集諸國。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二年,憲因遣副校尉閻槃將二千餘騎掩擊伊吾,破之。三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為都護,居龜茲。復置戊己校尉,領兵五百人,居車師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候,居車師後部候城,相去五百里。六年,班超復擊破焉耆,於是五十餘國悉納質內屬。其條支、安息諸國至于海瀕四萬里外,皆重譯貢獻。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窮臨西海而還〔八〕。皆前世所不至,山經所未詳,莫不備其風土,傳其珍怪焉。於是遠國蒙奇、兜勒皆來歸服,遣使貢獻。

  〔一〕 前書曰,自李廣利征討大宛之後,屯田渠犁,置使者領護營田,以供使外國也。

  〔二〕 宣帝時,鄭吉以侍郎田渠犁,發兵攻車師,遷衛司馬,使護鄯善以西南道。其後匈奴日逐王降吉,漢以吉前破車師,後降日逐,遂并令護車師以西北道,號曰都護。都護之置,始自於吉也。

  〔三〕 漢官儀曰:「戊己中央,鎮覆四方,又開渠播種,以為厭勝,故稱戊己焉。」車師有前王、後王國也。

  〔四〕 前書曰,莽即位,改匈奴單于印璽為章,和親遂絕,西域亦瓦解焉。

  〔五〕 且音子余反。

  〔六〕 在今伊州伊吾縣也。

  〔七〕 龜茲讀曰丘慈,下並同。

  〔八〕 續漢書「甘英」作「甘菟」。

  及孝和晏駕,西域背畔。安帝永初元年,頻攻圍都護任尚、段禧等,〔一〕朝廷以其險遠,難相應赴,詔罷都護。自此遂棄西域。北匈奴即復收屬諸國,共為邊寇十餘歲。敦煌太守曹宗患其暴害,元初六年,乃上遣行長史索班,將千餘人屯伊吾以招撫之,於是車師前王及鄯善王來降。數月,北匈奴復率車師後部王共攻沒班等,遂擊走其前王。鄯善逼急,求救於曹宗,宗因此請出兵擊匈奴,報索班之恥,復欲進取西域。鄧太后不許,但令置護西域副校尉,居敦煌,復部營兵三百人,羈縻而已。其後北虜連與車師入寇河西,朝廷不能禁,議者因欲閉玉門、陽關,以絕其患。〔二〕

  〔一〕 禧音喜基反。

  〔二〕 玉門、陽關,二關名也,在敦煌西界。

  延光二年,敦煌太守張璫上書陳三策,以為「北虜呼衍王常展轉蒲類、秦海之閒,〔一〕專制西域,共為寇鈔。今以酒泉屬國吏士二千餘人集昆侖塞,〔二〕先擊呼衍王,絕其根本,因發鄯善兵五千人脅車師後部,此上計也。若不能出兵,可置軍司馬,將士五百人,四郡供其犁牛、穀食,出據柳中,此中計也。〔三〕如又不能,則宜棄交河城,收鄯善等悉使入塞,此下計也」。朝廷下其議。尚書陳忠上疏曰:「臣聞八蠻之寇,莫甚北虜。漢興,高祖窘平城之圍,太宗屈供奉之恥。〔四〕故孝武憤怒,深惟久長之計,命遣虎臣,浮河絕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