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
2025蛇年运程详批完整版
广告x

《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志第二十二 郡國四

濟南 平原 樂安 北海 東萊 齊國 右青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右荊州 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    右揚州

  濟南國故齊,文帝分。雒陽東千八百里。十城,戶七萬八千五百四十四,口四十五萬三千三百八。

  東平陵有鐵。有譚城。〔一〕有天山。 著 於陵〔二〕臺 菅有賴亭。〔三〕

  土鼓 梁鄒 鄒平 東朝陽〔四〕 歷城有鐵。有巨里聚。〔五〕

〔一〕 故譚國。

  〔二〕 杜預曰縣西北有于亭。陳桓子以封齊公子周。

  〔三〕 左傳哀六年公如賴。

  〔四〕 杜預曰縣西有崔城。

  〔五〕 耿弇破費敢處。皇覽曰:「太甲有冢,在歷山上。」

  平原郡高帝置。雒陽北一千三百里。九城,戶十五萬五千五百八十八,口百萬二千六百五十八。

  平原〔一〕  高唐濕水出。  般  鬲侯國。夏時有鬲君,滅浞立少康。〔二〕 祝阿春秋時曰祝柯。〔三〕有野井亭。〔四〕  樂陵  濕陰  安德侯國。  厭次本富平,明帝更名。

〔一〕 地道記曰有篤馬河。

  〔二〕 魏都賦注曰縣有蓋節淵。三齊記曰:「城南有蒲臺,高八十尺,秦始皇所頓處。在臺下縈蒲繫馬,今蒲猶縈者。」

  〔三〕 左傳哀十年「取犁及轅」,杜預曰縣西有轅城。故縣,省。

  〔四〕 左傳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杜預曰在縣東。

  樂安國高帝西平昌置,為千乘,永元七年更名。雒陽東千五百二十里。九城,戶七萬四千四百,口四十二萬四千七十五。

  臨濟本狄,安帝更名。〔一〕  千乘 高菀  樂安  博昌有薄姑城。〔二〕有貝中聚。〔三〕有時水。〔四〕  蓼城侯國。〔五〕 利故屬齊。 益侯國,故屬北海。  壽光故屬北海。有灌亭。〔六〕

〔一〕 地道記曰:「狄伐衛懿公。」

  〔二〕 古薄姑氏,杜預曰薄姑地。

  〔三〕 左傳齊侯田于貝丘,杜預曰縣南有地名貝(中)〔丘〕。

  〔四〕 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杜預曰時水在縣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五〕 杜預曰縣東北有攝城。

  〔六〕 古灌國。

  北海國景帝置。建武十三年(有)〔省〕菑川、高密、膠東三國,以其縣屬。十八城,戶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一,口八十五萬三千六百四。

  劇有紀亭,古紀國。  營陵  平壽有斟城。〔一〕有寒亭,古寒國,浞封此。都昌〔二〕 安丘有渠丘亭。〔三〕  淳于永元九年復。有密鄉。〔四〕  平昌侯國,故屬琅邪。有蔞鄉。〔五〕  朱虛侯國,故屬琅邪,永初元年屬。〔六〕  東安平故屬菑川。六國時曰安平。有酅亭。〔七〕  高密侯國。  昌安侯國,安帝復。  夷安侯國,安帝復。  膠東侯國。  即墨侯國。有棠鄉。〔八〕  壯武安帝復。〔九〕  下密安帝復。  (拒)〔挺〕〔一0〕  觀陽

〔一〕 杜預曰有斟亭。古斟國,故縣,後省。

  〔二〕 左傳莊元年齊遷紀之鄑城。地道記曰鄑城在縣西。

  〔三〕 地道記曰有渠丘城。

  〔四〕 左傳隱二年紀莒盟密。故密鄉,在縣東北,後省。

  〔五〕 左傳昭五年「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杜預曰縣西南有防亭。

  〔六〕 左傳莊元年齊遷紀郚,杜預曰朱虛縣東南有郚城。鄭志曰:「有小泰山,公玉帶曰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即此山也。」

  〔七〕 故兆。左傳莊三年「紀季以酅入於齊」。地道紀有羌頭山。

  〔八〕 左傳襄六年圍棠,杜預曰棠國也。

  〔九〕 故夷國。左傳隱元年紀伐夷。

  〔一0〕地道記曰:「〔奚〕養澤在西,幽州藪。有萊山,萊王祠。」

  東萊郡高帝置。雒陽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戶十萬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萬四千三百九十三。

  黃〔一〕 牟平 惤侯國。〔二〕  曲成侯國。〔三〕  掖侯國。有過鄉。〔四〕當利侯國。 東牟侯國。  昌陽 盧鄉 長廣故屬琅邪。  黔陬侯國,故屬琅邪。有介亭。〔五〕 葛盧有尤涉亭。  不(期)〔其〕侯國,故屬琅邪。〔六〕

〔一〕 地道記曰:「縣東二百三十里至海中,連岑有土道,秦始皇登此山,列二碑,東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漢武帝二碑。」

  〔二〕 地道記曰有百枝萊君祠。三齊記曰:「南有蹲犬山,山似犬蹲,有神,劉寵出西都,經此山,山犬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