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志第二十三 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犍為 牂牁 越巂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為屬國 右益州 隴西 漢陽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張掖屬國 張掖居延屬國 右涼州 上黨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雲中 定襄 鴈門 朔方 右并州 涿郡 廣陽 代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玄菟 樂浪 遼東屬國 右幽州 南海 蒼梧 鬱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右交州

  漢中郡秦置。雒陽西千九百九十里。九城,戶五萬七千三百四十四,口二十六萬七千四百二。

  南鄭〔一〕 成固媯墟在西北。〔二〕 西城〔三〕 褒中〔四〕 沔陽有鐵。〔五〕安陽 錫有錫,春秋時曰錫穴。〔六〕 上庸本庸國。 房陵〔七〕

  〔一〕 華陽國志曰:「有池水,從旱山來。」

  〔二〕 前書云在西城。帝王世記亦云姚墟在西北,有舜祠。

  〔三〕 巴漢志云漢末以為西城郡。

  〔四〕 華陽國志曰有唐公(防)〔房〕祠。

  〔五〕 華陽國志曰有定軍山。博物記曰縣北有丙穴。巴漢志曰:「縣有度水,水有二原,一曰清檢,二曰濁檢。」

  〔六〕 左傳文十一年,楚伐麋,至于錫穴。

  〔七〕 巴漢志曰:「建安十三年別屬新城郡。有維山,維水所出,東入瀘。」

  巴郡秦置。雒陽西三千七百里。〔一〕十四城,戶三十一萬六百九十一,口百八萬六千四十九。

  〔一〕 譙周巴記曰:「初平(六)〔元〕年,趙穎分巴為二郡,欲得巴舊名,故郡以墊江為治,安漢以下為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璋〕分巴,以永寧為巴東郡,以墊江為巴西郡。」蜀都賦注云:「銅梁山在巴東。」干寶搜神記曰:「有澤水,民謂神龍,不可鳴鼓其傍,即使大雨。」蜀都賦曰:「潛龍蟠於沮澤,應鳴鼓而興雨。」

  江州〔一〕 宕渠有鐵。 朐忍〔二〕 閬中〔三〕 魚復〔四〕扞水有扦關。〔五〕臨江  枳〔六〕  涪陵出丹〔七〕 墊江 安漢 平都〔八〕 充國永元二年分閬中置。〔九〕 宣漢〔一0〕 漢昌永元中置。〔一一〕

  〔一〕 杜預曰巴國也。有塗山,禹娶塗山。華陽國志曰:「帝禹之廟銘存焉。有清水穴,巴人以此為粉,則膏(暉)〔澤〕鮮芳,貢粉京師,因名粉水。」

  〔二〕 巴漢志曰:「山有大小石城(勢者)。」

  〔三〕 案本傳有俞水。巴漢志曰:「有彭池、大澤、名山、靈臺,見孔子內讖。」

  〔四〕 古庸國,左傳文十〔六〕年魚人逐楚師是也。

  〔五〕 史記曰,楚肅王為扞關以拒蜀。

  〔六〕 史記蘇代曰:「楚得枳而國亡。」華陽國志有明月峽、廣德嶼者是也。

  〔七〕 巴記曰:「靈帝分涪陵置永寧縣。」巴漢志曰:「涪陵,巴郡之南鄙,從枳南入折丹涪水,本與楚商於之地接。漢時赤(田)〔甲〕軍常取其民。」

  〔八〕 巴記曰:「和帝分枳置。」

  〔九〕 巴記曰:「初平四年,復分為南充國縣。」

  〔一0〕巴漢記曰:「和帝分宕渠之東置。」

  〔一一〕巴記曰:「分宕渠之北而置之。」

  廣漢郡高帝置。雒陽西三千里。十一城,戶十三萬九千八百六十五,口五十萬九千四百三十八。

  雒(州)刺史治。 新都〔一〕 綿竹〔二〕 什邡 涪〔三〕 梓潼〔四〕 白水〔五〕 葭萌〔六〕 郪 廣漢有沈水。 德陽〔七〕

  〔一〕 華陽國志曰:「有金堂山,水通巴(漢)。」

  〔二〕 地道記曰:「有紫巖山,綿水之所出焉。」

  〔三〕 巴漢志曰:「孱水出孱山。」

  〔四〕 地道記「五婦山,馳水出」。建安二十二年,劉備以為郡。

  〔五〕 山海經曰白水出蜀而東南入江,郭璞曰今在縣。

  〔六〕 華陽國志:「有水通于漢川,有金銀礦,民洗取之。」

  〔七〕 華陽國志曰:「有劍閣道,三十里,至險。」

  蜀郡秦置。雒陽西三千一百里。十一城,戶三十萬四百五十二,口百三十五萬四百七十六。

  成都〔一〕 郫 江原 繁 廣都〔二〕 臨邛〔三〕有鐵。 湔氐道〔四〕岷山在西徼外。〔五〕 汶江道〔六〕 八陵 廣柔〔七〕 綿虒道〔八〕

  〔一〕 蜀都賦注曰:「武帝元鼎二年,立成都郭十八門。」

  〔二〕 任豫益州記曰:「縣有望川源,鑿石二十里,引取郫江水灌廣都田,云後漢所穿鑿者。」

  〔三〕 博物記曰:「有火井,深二三丈,在縣南百里。以竹木投取火,後人以火燭投井中,火即滅絕,不復然。」蜀都賦注曰:「火井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許隆隆如雷聲,爛然通天,光耀十里,以竹筒盛之,接其光而無炭也。取井火還,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鹽,家火煮之,不過二三斗鹽耳。」

  〔四〕 蜀王本紀曰:「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五〕 山海經曰:「岷江,江水出焉,東北注于海。中多良龜,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獸多犀、象、夔。」郭璞曰:「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數千斤,曰夔。」蜀都賦注曰:「岷山特多藥,其椒特多好者,絕異於天下之好者。」

  〔六〕 華陽國志曰:「濊水、駹水出焉,多冰寒,盛夏凝凍不釋。孝安延光三年復立之以為郡。」

  〔七〕 帝王世記曰禹生石紐。縣有石紐邑。華陽國志曰:「夷人營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過,逃其野中不敢追,云畏禹神;能藏三年,為人所得,則共原之,云禹神靈祐之。」

  〔八〕 華陽國志曰:「有玉壘山,出璧玉,湔水所出。」

  犍為郡武帝置。雒陽西三千二百七十里。劉璋分立江陽郡。九城,戶十三萬七千七百一十三,口四十一萬一千三百七十八。

  武陽有彭亡聚。〔一〕  資中  牛鞞  南安〔二〕有魚(泣)〔涪〕津。〔三〕  僰道〔四〕  江陽〔五〕  (荷)〔符〕節  南廣  漢安

  〔一〕 岑彭死處。南中志曰:「縣南二十里彭望山。」益州記曰:「縣有王喬仙處。王喬祠今在縣,下有彭祖冢,上有彭祖祠。」

  〔二〕 蜀都賦注曰:「縣之南有五屼山,一山而五里,在越嶲界。」

  〔三〕 蜀都賦注曰:「魚符津數百步,在縣北三十里。縣臨大江,岸便山嶺相連,經益州郡,有道廣四五尺,深或百丈,斬鑿之跡今存,昔唐蒙所造。」博物記:「縣西百里有牙門山。」華陽國志曰:「縣西有熊耳峽,南有峨眉山,去縣八十餘里。」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