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舉孝廉,除郎中。遭母憂,棄官行喪。服闋,刺史周景辟別駕從事,〔一〕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二〕後公府辟舉方正,皆不就。

  〔一〕 續漢志曰:「別駕從事,校尉行部奉引,總錄眾事。」

  〔二〕 投,棄也。傳謂符也,音丁戀反。

  太尉李固表薦,徵拜議郎,再遷為樂安太守。〔一〕時李膺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蕃獨以清績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二〕前後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為置一榻,去則縣之。璆字孟玉,臨濟人,有美名。民有趙宣葬親而不閉埏隧,〔三〕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餘年,鄉邑稱孝,州郡數禮請之。郡內以薦蕃,蕃與相見,問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聖人制禮,賢者俯就,不肖企及。〔四〕且祭不欲數,以其易黷故也。〔五〕況乃寢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時惑眾,誣汙鬼神乎?」遂致其罪。

  〔一〕 續漢志曰,樂安本名千乘,和帝更名也。

  〔二〕 璆音仇。

  〔三〕 埏隧,今人墓道也。杜預注左傳云:「掘地通路曰隧。」

  〔四〕 禮記曰「三年之喪,可復父母之恩也。賢者俯而就之,不肖者企而及之。」

  〔五〕 黷,媟也。禮記曰:「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

  大將軍梁冀威震天下,時遣書詣蕃,有所請託,不得通,使者詐求謁,蕃怒,笞殺之,坐左轉脩武令。稍遷,拜尚書。

  時零陵、桂陽山賊為害,公卿議遣討之,又詔下州郡,一切皆得舉孝廉、茂才。蕃上疏駮之曰:「昔高祖創業,萬邦息肩,撫養百姓,同之赤子。〔一〕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宜嚴敕三府,隱覈牧守令長,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舉奏,更選清賢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愛惠者,可不勞王師,而群賊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餘人,三府掾屬過限未除,但當擇善而授之,簡惡而去之。豈煩一切之詔,以長請屬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賓客,士民亦畏其高。〔二〕徵為尚書令,送者不出郭門。

  〔一〕 尚書曰:「若保赤子,唯人其康乂。」

  〔二〕 蕃喪妻,鄉人畢至,唯許子將不往,曰:「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

  遷大鴻臚。會白馬令李雲抗疏諫,桓帝怒,當伏〔重〕誅。蕃上書救雲,坐免歸田里。

  復徵拜議郎,數日遷光祿勳。時封賞踰制,內寵猥盛,蕃乃上疏諫曰:「臣聞有事社稷者,社稷是為;有事人君者,容悅是為。今臣蒙恩聖朝,備位九列,見非不諫,則容悅也。夫諸侯上象四七,垂燿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二〕高祖之約,非功臣不侯。而聞追錄河南尹鄧萬世父遵之微功,更爵尚書令黃雋先人之絕封,近習以非義授邑,左右以無功傳賞,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紀其功,至乃一門之內,侯者數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