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志第十七 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疫 投蜺
五行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一〕厥咎眊,〔二〕厥罰恆陰,〔三〕厥極弱。〔四〕時則有射妖,〔五〕時則有龍蛇之孽,〔六〕時則有馬禍,〔七〕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痾,〔八〕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九〕皇,君也。極,中也。眊,不明也。說云:此沴天也。不言沴天者,至尊之辭也。春秋「王師敗績」,以自敗為文。
〔一〕 尚書大傳「皇」作「王」。鄭玄曰:「王,君也。不名體而言王者,五事象五行,則王極象天也。天變化為陰為陽,覆成五行。經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是則天之道於人政也。孔子說春秋曰:『政以不由王出,不得為政。』則王君出政之號也。極,中也。建,立也。王象天,以情性覆成五事,為中和之政也。王政不中和,則是不能立其事也。」古文尚書:「皇極,皇建其有極。」孔安國曰:「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馬融對策曰:「大中之道,在天為北辰,在地為人君。」
〔二〕 尚書大傳作「瞀」。鄭玄曰:「瞀與思心之咎同耳,故〔子駿〕傳曰眊。眊,亂也。君臣不立,則上下亂矣。」字林曰:「目少精曰眊。」
〔三〕 鄭玄曰:「王極象天,天陰養萬物,陰氣失,故常陰。」
〔四〕 鄭玄曰:「天為剛德,剛氣失,故於人為弱。易說亢龍之行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此之謂弱。或云懦,不(敬)〔毅〕也。」
〔五〕 鄭玄曰:「射,王極之度也。射人將發矢,必先於此儀之,發則中於彼矣。君將出政,亦先於朝廷度之,出則應於民心。射,其象也。」
〔六〕 鄭玄曰:「龍,蟲之生於淵,行〔於〕無形,遊於天者也,屬天。蛇,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
〔七〕 鄭玄曰:「天行健。馬,畜之疾行者也,屬王極。」
〔八〕 鄭玄曰:「夏侯勝說『伐』宜為『代』,書亦或作『代』。陰陽之神曰精氣,情性之神曰魂魄,君行不由常,侜張無度,則是魂魄傷也,王極氣失之病也。天於不中之人,恆耆其〔味,厚其〕毒,增以為病,將以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