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李賢注》·後漢書志第二十 郡國二
潁川 汝南 梁國 沛國 陳國 魯國 右豫州 魏郡 鉅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閒 清河 趙國 勃海 右冀州
潁川郡秦置。雒陽東南五百里。十七城,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
陽翟禹所都。〔一〕有鈞臺。〔二〕有高氏亭。〔三〕有雍氏城。〔四〕 襄有養陰里。襄城〔五〕有西不羹。〔六〕有氾城。〔七〕有汾丘。〔八〕有魚齒山。〔九〕 昆陽有湛水。〔一0〕 定陵有東不羹。〔一一〕 舞陽邑。 郾 臨潁 潁陽 潁陰〔一二〕有狐宗鄉,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一三〕 許〔一四〕 新汲〔一五〕 衝陵春秋時曰衝。〔一六〕 長社有長葛城。〔一七〕有向鄉。〔一八〕有蜀城,有蜀津。〔一九〕 陽城〔二0〕有嵩高山,〔二一〕洧水、潁水出。〔二二〕有鐵。有負黍聚。〔二三〕 父城有應鄉。〔二四〕 輪氏建初四年置。
〔一〕 汲冢書:「禹都陽城。」古史考曰「鄭厲公入櫟」,即此也。晉地道記曰去雒陽二百八十六里,屬河南。
〔二〕 左傳曰「夏啟有鈞臺之享」,杜預曰有鈞臺陂。帝王世記云在縣西。
〔三〕 左傳成十七年衛侵鄭,至高氏,杜預曰縣西南。
〔四〕 左傳襄十八年楚伐鄭,侵雍梁,杜預曰在縣東北。史記齊湣王十二年攻魏,楚圍雍氏。
〔五〕 左傳定四年「盟皋鼬」,杜預曰縣東南有城皋亭。
〔六〕 杜預曰有不羹城。
〔七〕 杜預曰在縣南。周襄王所處。
〔八〕 左傳襄十八年楚治兵於汾,杜預曰縣東北有汾丘城。
〔九〕 左傳謂魚陵,杜預曰魚齒山也,在犨縣北。
〔一0〕左傳襄十六年,楚公子格與晉戰於湛阪。
〔一一〕杜預曰縣西北有不羹亭。地道記曰:「高陵山,汝水所出。」
〔一二〕左傳文九年楚伐鄭,師於狼淵,杜預曰縣西有狼陂。獻帝遣御史大夫張音奉皇帝璽綬策書,禪帝位於魏,是文帝繼王位,南巡在潁陰,有司乃為壇於潁陰。庚午,登壇,魏相國華歆跪受璽綬,以進於王。王既受畢,降壇視燎,成禮而反。帝王世記云:「魏文皇帝登禪于曲蠡之繁陽亭,為縣曰繁昌,亦禹貢豫州之域,今許之封內,今潁川繁昌是也。」北征記曰:「城在許之南七十里。東有臺,高七丈,方五十步,臺南有壇高二丈,方三十步,即受終之壇也。」案北征記云是外黃縣繁昌城,非也。
〔一三〕史記魏哀王五年秦伐魏,走犀首岸門,徐廣曰岸亭。
〔一四〕左傳莊二十八年楚伐鄭,鄭奔桐丘,杜預曰縣東北有桐丘城。獻帝徙都,改許昌。
〔一五〕左傳文元年衛孔達侵鄭,伐綿訾及匡,杜預曰縣東北有匡城。成十七年伐(齊)〔鄭〕至曲洧,杜預曰縣治曲洧,城臨洧水。
〔一六〕春秋鄭共叔所保,故曰「克段於鄢」。又成十六年晉敗楚於鄢陵。李奇曰:「六國曰安陵。」
〔一七〕左傳隱五年宋伐鄭,圍長葛。縣本名長葛。地道記曰:「社中樹暴長,漢改名。」
〔一八〕左傳襄十一年諸侯師于向,杜預曰在縣東北。
〔一九〕史記曰魏惠王元年韓、趙合軍伐魏蜀澤。
〔二0〕帝王世記曰:「陽城有啟母冢。」
〔二一〕山海經謂為太室之山。禹貢有外方山,鄭玄毛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