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夏國上

  昔唐承隋後,隋承周、齊,上遡元魏,故西北之疆有漢、晉正朔所不逮者,然亦不過使介之相通、貢聘之時至而已。唐德既衰,荒服不至,五季迭興,綱紀自紊,遠人慕義,無所適從。宋祖受命,諸國削平,海內清謐。於是東若高麗、渤海,雖阻隔遼壤,而航海遠來,不憚跋涉。西若天竺、于闐、回鶻、大食、高昌、龜茲、拂林等國,雖介遼、夏之間,筐篚亦至,屢勤館人。党項、吐蕃唃廝囉董氈瞎征諸部,夏國兵力之所必爭者也,宋之威德亦暨其地,又間獲其助焉。交阯、占城、真臘、蒲耳、大理濱海諸蕃,自劉鋹、陳洪進來歸,接踵修貢。宋之待遇亦得其道,厚其委積而不計其貢輸,假之榮名而不責以煩縟;來則不拒,去則不追;邊圉相接,時有侵軼,命將致討,服則舍之,不黷以武。先王柔遠之制豈復有加於是哉!南渡以後,朔漠不通,東南之陬以及西鄙,冠蓋猶有至者。交人遠假爵命,訖宋亡而後絕焉。

  女直在宋初屢貢名馬,他日彊大,修怨於遼,其索叛臣阿疏,責還所掠宋詔,猶知以通宋為重;及渝海上之盟,尋構大難,宋遂為所絀辱,豈非自取之過乎!前宋舊史有女直傳,今既作金史,義當削之。夏國雖偭鄉不常,而視金有間,故仍舊史所錄存焉。

  李彝興,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有拓跋赤辭者歸唐,太宗賜姓李,置靜邊等州以處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靜五州地,討黃巢有功,復賜李姓。思恭卒,弟思諫代為定難軍節度使。思諫卒,思恭孫彝昌嗣。梁開平中,彝昌遇害,將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仁福卒,子彝超嗣。事具五代史。

  彝興,彝超之弟也,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諱,改「殷」為「興」。初為行軍司馬,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難軍節度使。晉初,加同平章事,開運初,授契丹西南招討使。漢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書令,顯德初,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

  宋初,加太尉。北漢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彝興遣部將李彝玉會諸鎮兵禦之,鈞衆遂引去。建隆初,獻馬三百匹,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彝興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帶賜之。

  乾德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王。子克睿立。

  克睿初名光睿,避太宗諱改「光」為「克」。彝興之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太保、定難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率兵破北漢吳堡砦,斬首七百級,獲牛羊千計,俘砦主侯遇以獻,累加檢校太尉。

  太平興國三年,卒,太宗廢朝二日,贈侍中。子繼筠立。

  繼筠,初為衙內都指揮使、檢校工部尚書,克睿卒,自權知州事,授檢校司徒、定難軍節度觀察留後。太宗征北漢,繼筠遣銀州刺史李光遠、綏州刺史李光憲率蕃、漢兵列陣渡河,略太原境以張軍勢。

  太平興國五年,卒,弟繼捧立。

  繼捧立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