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卷一 本紀第一 太祖一
- 宋史卷二 本紀第二 太祖二
- 宋史卷三 本紀第三 太祖三
- 宋史卷四 本紀第四 太宗一
- 宋史卷五 本紀第五 太宗二
- 宋史卷六 本紀第六 真宗一
- 宋史卷七 本紀第七 真宗二
- 宋史卷八 本紀第八 真宗三
- 宋史卷九 本紀第九 仁宗一
- 宋史卷十 本紀第十 仁宗二
- 宋史卷十一 本紀第十一 仁宗三
- 宋史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 宋史卷十三 本紀第十三 英宗
- 宋史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神宗一
- 宋史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
- 宋史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神宗三
- 宋史卷十七 本紀第十七 哲宗一
- 宋史卷十八 本紀第十八 哲宗二
- 宋史卷十九 本紀第十九 徽宗一
- 宋史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徽宗二
- 宋史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徽宗三
- 宋史卷二十二 本紀第二十二 徽宗四
- 宋史卷二十三 本紀第二十三 欽宗
- 宋史卷二十四 本紀第二十四 高宗一
- 宋史卷二十五 本紀第二十五 高宗二
- 宋史卷二十六 本紀第二十六 高宗三
- 宋史卷二十七 本紀第二十七 高宗四
- 宋史卷二十八 本紀第二十八 高宗五
- 宋史卷二十九 本紀第二十九 高宗六
- 宋史卷三十 本紀第三十 高宗七
- 宋史卷三十一 本紀第三十一 高宗八
- 宋史卷三十二 本紀第三十二 高宗九
- 宋史卷三十三 本紀第三十三 孝宗一
- 宋史卷三十四 本紀第三十四 孝宗二
- 宋史卷三十五 本紀第三十五 孝宗三
- 宋史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光宗
- 宋史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一
- 宋史卷三十八 本紀第三十八 寧宗二
- 宋史卷三十九 本紀第三十九 寧宗三
- 宋史卷四十 本紀第四十 寧宗四
- 宋史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理宗一
- 宋史卷四十二 本紀第四十二 理宗二
- 宋史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理宗三
- 宋史卷四十四 本紀第四十四 理宗四
- 宋史卷四十五 本紀第四十五 理宗五
- 宋史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度宗
- 宋史卷四十七 本紀第四十七 瀛國公二王附
- 宋史卷四十八 志第一 天文一
- 宋史卷四十九 志第二 天文二
- 宋史卷五十 志第三 天文三
- 宋史卷五十一 志第四 天文四
- 宋史卷五十二 志第五 天文五
- 宋史卷五十三 志第六 天文六
- 宋史卷五十四 志第七 天文七
- 宋史卷五十五 志第八 天文八
- 宋史卷五十六 志第九 天文九
- 宋史卷五十七 志第十 天文十
- 宋史卷五十八 志第十一 天文十一
- 宋史卷五十九 志第十二 天文十二
- 宋史卷六十 志第十三 天文十三
- 宋史卷六十一 志第十四 五行一上
- 宋史卷六十二 志第十五 五行一下
- 宋史卷六十三 志第十六 五行二上
- 宋史卷六十四 志第十七 五行二下
- 宋史卷六十五 志第十八 五行三
-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五行四
- 宋史卷六十七 志第二十 五行五
- 宋史卷六十八 志第二十一 律曆一
- 宋史卷六十九 志第二十二 律曆二
- 宋史卷七十 志第二十三 律曆三
- 宋史卷七十一 志第二十四 律曆四
- 宋史卷七十二 志第二十五 律曆五
- 宋史卷七十三 志第二十六 律曆六
- 宋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七 律曆七
- 宋史卷七十五 志第二十八 律曆八
- 宋史卷七十六 志第二十九 律曆九
- 宋史卷七十七 志第三十 律曆十
- 宋史卷七十八 志第三十一 律曆十一
- 宋史卷七十九 志第三十二 律曆十二
- 宋史卷八十 志第三十三 律曆十三
- 宋史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四 律曆十四
- 宋史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五 律曆十五
- 宋史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六 律曆十六
- 宋史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七 律曆十七
- 宋史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八 地理一
- 宋史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地理二
- 宋史卷八十七 志第四十 地理三
- 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
- 宋史卷八十九 志第四十二 地理五
- 宋史卷九十 志第四十三 地理六
- 宋史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四 河渠一
- 宋史卷九十二 志第四十五 河渠二
- 宋史卷九十三 志第四十六 河渠三
- 宋史卷九十四 志第四十七 河渠四
- 宋史卷九十五 志第四十八 河渠五
- 宋史卷九十六 志第四十九 河渠六
- 宋史卷九十七 志第五十 河渠七
- 宋史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禮一
- 宋史卷九十九 志第五十二 禮二
- 宋史卷一百 志第五十三 禮三
- 宋史卷一百零一 志第五十四 禮四
- 宋史卷一百零二 志第五十五 禮五
- 宋史卷一百零三 志第五十六 禮六
- 宋史卷一百零四 志第五十七 禮七
- 宋史卷一百零五 志第五十八 禮八
- 宋史卷一百零六 志第五十九 禮九
- 宋史卷一百零七 志第六十 禮十
- 宋史卷一百零八 志第六十一 禮十一
- 宋史卷一百零九 志第六十二 禮十二
- 宋史卷一百一十 志第六十三 禮十三
- 宋史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禮十四
- 宋史卷一百一十二 志第六十五 禮十五
- 宋史卷一百一十三 志第六十六 禮十六
- 宋史卷一百一十四 志第六十七 禮十七
- 宋史卷一百一十五 志第六十八 禮十八
- 宋史卷一百一十六 志第六十九 禮十九
- 宋史卷一百一十七 志第七十 禮二十
- 宋史卷一百一十八 志第七十一 禮二十一
- 宋史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 禮二十二
- 宋史卷一百二十 志第七十三 禮二十三
- 宋史卷一百二十一 志第七十四 禮二十四
- 宋史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禮二十五
- 宋史卷一百二十三 志第七十六 禮二十六
- 宋史卷一百二十四 志第七十七 禮二十七
- 宋史卷一百二十五 志第七十八 禮二十八
- 宋史卷一百二十六 志第七十九 樂一
- 宋史卷一百二十七 志第八十 樂二
- 宋史卷一百二十八 志第八十一 樂三
- 宋史卷一百二十九 志第八十二 樂四
- 宋史卷一百三十 志第八十三 樂五
- 宋史卷一百三十一 志第八十四 樂六
- 宋史卷一百三十二 志第八十五 樂七
- 宋史卷一百三十三 志第八十六 樂八
- 宋史卷一百三十四 志第八十七 樂九
- 宋史卷一百三十五 志第八十八 樂十
- 宋史卷一百三十六 志第八十九 樂十一
- 宋史卷一百三十七 志第九十 樂十二
- 宋史卷一百三十八 志第九十一 樂十三
- 宋史卷一百三十九 志第九十二 樂十四
- 宋史卷一百四十 志第九十三 樂十五
- 宋史卷一百四十一 志第九十四 樂十六
- 宋史卷一百四十二 志第九十五 樂十七
- 宋史卷一百四十三 志第九十六 儀衞一
- 宋史卷一百四十四 志第九十七 儀衞二
- 宋史卷一百四十五 志第九十八 儀衞三
- 宋史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儀衞四
- 宋史卷一百四十七 志第一百 儀衞五
- 宋史卷一百四十八 志第一百0一 儀衞六
- 宋史卷一百四十九 志第一百0二 輿服一
- 宋史卷一百五十 志第一百0三 輿服二
- 宋史卷一百五十一 志第一百0四 輿服三
- 宋史卷一百五十二 志第一百0五 輿服四
- 宋史卷一百五十三 志第一百0六 輿服五
- 宋史卷一百五十四 志第一百0七 輿服六
- 宋史卷一百五十五 志第一百0八 選舉一
- 宋史卷一百五十六 志第一百0九 選舉二
- 宋史卷一百五十七 志第一百十 選舉三
- 宋史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選舉四
- 宋史卷一百五十九 志第一百十二 選舉五
- 宋史卷一百六十 志第一百一十三 選舉六
- 宋史卷一百六十一 志第一百一十四 職官一
- 宋史卷一百六十二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
- 宋史卷一百六十三 志第一百一十六 職官三
- 宋史卷一百六十四 志第一百一十七 職官四
- 宋史卷一百六十五 志第一百一十八 職官五
- 宋史卷一百六十六 志第一百一十九 職官六
- 宋史卷一百六十七 志第一百二十 職官七
- 宋史卷一百六十八 志第一百二十一 職官八
- 宋史卷一百六十九 志第一百二十二 職官九
- 宋史卷一百七十 志第一百二十三 職官十
- 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志第一百二十四 職官十一
- 宋史卷一百七十二 志第一百二十五 職官十二
- 宋史卷一百七十三 志第一百二十六 食貨上一
- 宋史卷一百七十四 志第一百二十七 食貨上二
- 宋史卷一百七十五 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貨上三
- 宋史卷一百七十六 志第一百二十九 食貨上四
- 宋史卷一百七十七 志第一百三十 食貨上五
- 宋史卷一百七十八 志第一百三十一 食貨上六
- 宋史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貨下一
- 宋史卷一百八十 志第一百三十三 食貨下二
- 宋史卷一百八十一 志第一百三十四 食貨下三
- 宋史卷一百八十二 志第一百三十五 食貨下四
- 宋史卷一百八十三 志第一百三十六 食貨下五
- 宋史卷一百八十四 志第一百三十七 食貨下六
- 宋史卷一百八十五 志第一百三十八 食貨下七
- 宋史卷一百八十六 志第一百三十九 食貨下八
- 宋史卷一百八十七 志第一百四十 兵一
- 宋史卷一百八十八 志第一百四十一 兵二
- 宋史卷一百八十九 志第一百四十二 兵三
- 宋史卷一百九十 志第一百四十三 兵四
- 宋史卷一百九十一 志第一百四十四 兵五
- 宋史卷一百九十二 志第一百四十五 兵六
- 宋史卷一百九十三 志第一百四十六 兵七
- 宋史卷一百九十四 志第一百四十七 兵八
- 宋史卷一百九十五 志第一百四十八 兵九
- 宋史卷一百九十六 志第一百四十九 兵十
-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 志第一百五十 兵十一
- 宋史卷一百九十八 志第一百五十一 兵十二
- 宋史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 宋史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 宋史卷二百0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 宋史卷二百0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藝文一
- 宋史卷二百0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藝文二
- 宋史卷二百0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藝文三
- 宋史卷二百0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藝文四
- 宋史卷二百0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藝文五
- 宋史卷二百0七 志第一百六十 藝文六
- 宋史卷二百0八 志第一百六十一 藝文七
- 宋史卷二百0九 志第一百六十二 藝文八
- 宋史卷二百一十 表第一 宰輔一
- 宋史卷二百一十一 表第二 宰輔二
- 宋史卷二百一十二 表第三 宰輔三
- 宋史卷二百一十三 表第四 宰輔四
- 宋史卷二百一十四 表第五 宰輔五
- 宋史卷二百一十五 表第六 宗室世系一
- 宋史卷二百一十六 表第七 宗室世系二
- 宋史卷二百一十七 表第八 宗室世系三
- 宋史卷二百一十八 表第九 宗室世系四
- 宋史卷二百一十九 表第十 宗室世系五
- 宋史卷二百二十 表第十一 宗室世系六
- 宋史卷二百二十一 表第十二 宗室世系七
- 宋史卷二百二十二 表第十三 宗室世系八
- 宋史卷二百二十三 表第十四 宗室世系九
- 宋史卷二百二十四 表第十五 宗室世系十
- 宋史卷二百二十五 表第十六 宗室世系十一
- 宋史卷二百二十六 表第十七 宗室世系十二
- 宋史卷二百二十七 表第十八 宗室世系十三
- 宋史卷二百二十八 表第十九 宗室世系十四
- 宋史卷二百二十九 表第二十 宗室世系十五
- 宋史卷二百三十 表第二十一 宗室世系十六
- 宋史卷二百三十一 表第二十二 宗室世系十七
- 宋史卷二百三十二 表第二十三 宗室世系十八
- 宋史卷二百三十三 表第二十四 宗室世系十九
- 宋史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宗室世系二十
- 宋史卷二百三十五 表第二十六 宗室世系二十一
- 宋史卷二百三十六 表第二十七 宗室世系二十二
- 宋史卷二百三十七 表第二十八 宗室世系二十三
- 宋史卷二百三十八 表第二十九 宗室世系二十四
- 宋史卷二百三十九 表第三十 宗室世系二十五
- 宋史卷二百四十 表第三十一 宗室世系二十六
- 宋史卷二百四十一 表第三十二 宗室世系二十七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 后妃上
-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 后妃下
-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三 宗室一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四 宗室二
- 宋史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五 宗室三
- 宋史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六 宗室四
-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 列傳第七 公主
-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 宋史卷二百五十 列傳第九
- 宋史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十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二 列傳第十一
- 宋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傳第十二
- 宋史卷二百五十四 列傳第十三
- 宋史卷二百五十五 列傳第十四
- 宋史卷二百五十六 列傳第十五
- 宋史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十六
-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 列傳第十七
-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
- 宋史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一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十二
- 宋史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三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十四
- 宋史卷二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五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六
- 宋史卷二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七
-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八
- 宋史卷二百七十 列傳第二十九
- 宋史卷二百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
-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一
- 宋史卷二百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二
- 宋史卷二百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三
- 宋史卷二百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四
- 宋史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五
- 宋史卷二百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六
-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七
- 宋史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
- 宋史卷二百八十 列傳第三十九
-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
- 宋史卷二百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一
-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二
- 宋史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三
- 宋史卷二百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四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五
- 宋史卷二百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六
- 宋史卷二百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七
- 宋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傳第四十八
- 宋史卷二百九十 列傳第四十九
-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
- 宋史卷二百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一
- 宋史卷二百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二
- 宋史卷二百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三
-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四
- 宋史卷二百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五
- 宋史卷二百九十七 列傳第五十六
- 宋史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 宋史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八
- 宋史卷三百 列傳第五十九
- 宋史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 宋史卷三百○二 列傳第六十一
- 宋史卷三百○三 列傳第六十二
- 宋史卷三百0四 列傳第六十三
- 宋史卷三百0五 列傳第六十四
- 宋史卷三百0六 列傳第六十五
- 宋史卷三百0七 列傳第六十六
- 宋史卷三百0八 列傳第六十七
- 宋史卷三百0九 列傳第六十八
- 宋史卷三百一十 列傳第六十九
-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 列傳第七十
-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 宋史卷三百一十三 列傳第七十二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
- 宋史卷三百一十五 列傳第七十四
-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 列傳第七十五
- 宋史卷三百一十七 列傳第七十六
- 宋史卷三百一十八 列傳第七十七
- 宋史卷三百一十九 列傳第七十八
- 宋史卷三百二十 列傳第七十九
- 宋史卷三百二十一 列傳第八十
- 宋史卷三百二十二 列傳第八十一
- 宋史卷三百二十三 列傳第八十二
- 宋史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八十三
- 宋史卷三百二十五 列傳第八十四
- 宋史卷三百二十六 列傳第八十五
-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列傳第八十六
- 宋史卷三百二十八 列傳第八十七
- 宋史卷三百二十九 列傳第八十八
- 宋史卷三百三十 列傳第八十九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一 列傳第九十
- 宋史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第九十一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三 列傳第九十二
- 宋史卷三百三十四 列傳第九十三
-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 列傳第九十四
- 宋史卷三百三十六 列傳第九十五
- 宋史卷三百三十七 列傳第九十六
- 宋史卷三百三十八 列傳第九十七
- 宋史卷三百三十九 列傳第九十八
- 宋史卷三百四十 列傳第九十九
- 宋史卷三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
- 宋史卷三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0一
- 宋史卷三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0二
- 宋史卷三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0三
-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0四
- 宋史卷三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0五
- 宋史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0六
- 宋史卷三百四十八 列傳第一百0七
- 宋史卷三百四十九 列傳第一百0八
- 宋史卷三百五十 列傳第一百0九
- 宋史卷三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
- 宋史卷三百五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 宋史卷三百五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 宋史卷三百五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 宋史卷三百五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 宋史卷三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 宋史卷三百五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 宋史卷三百五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 宋史卷三百六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 宋史卷三百六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
- 宋史卷三百六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 宋史卷三百六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 宋史卷三百六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 宋史卷三百六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 宋史卷三百六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 宋史卷三百七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
- 宋史卷三百七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 宋史卷三百七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 宋史卷三百七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 宋史卷三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 宋史卷三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 宋史卷三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 宋史卷三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 宋史卷三百八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 宋史卷三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四十
- 宋史卷三百八十二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 宋史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 宋史卷三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 宋史卷三百八十五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 宋史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 宋史卷三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
- 宋史卷三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 宋史卷三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 宋史卷三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 宋史卷三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五十
- 宋史卷三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五十一
- 宋史卷三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 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五十四
- 宋史卷三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 宋史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五十六
- 宋史卷三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 宋史卷三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五十八
- 宋史卷四百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 宋史卷四百0一 列傳第一百六十
- 宋史卷四百0二 列傳第一百六十一
- 宋史卷四百0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 宋史卷四百0四 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 宋史卷四百0五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 宋史卷四百0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 宋史卷四百0七 列傳第一百六十六
- 宋史卷四百0八 列傳第一百六十七
- 宋史卷四百0九 列傳第一百六十八
- 宋史卷四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六十九
- 宋史卷四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七十
- 宋史卷四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 宋史卷四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 宋史卷四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三
- 宋史卷四百一十五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 宋史卷四百一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五
- 宋史卷四百一十七 列傳第一百七十六
- 宋史卷四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宋史卷四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七十八
- 宋史卷四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 宋史卷四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八十
- 宋史卷四百二十二 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 宋史卷四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八十二
- 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 宋史卷四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 宋史卷四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 宋史卷四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 道學一
- 宋史卷四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道學二
- 宋史卷四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 道學三
- 宋史卷四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八十九 道學四
- 宋史卷四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十 儒林一
- 宋史卷四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
- 宋史卷四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儒林三
- 宋史卷四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儒林四
- 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九十四 儒林五
- 宋史卷四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儒林六
- 宋史卷四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九十六 儒林七
- 宋史卷四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九十七 儒林八
- 宋史卷四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九十八 文苑一
- 宋史卷四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九十九 文苑二
- 宋史卷四百四十一 列傳第二百 文苑三
- 宋史卷四百四十二 列傳第二百0一 文苑四
- 宋史卷四百四十三 列傳第二百0二 文苑五
-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傳第二百0三 文苑六
- 宋史卷四百四十五 列傳第二百0四 文苑七
- 宋史卷四百四十六 列傳第二百0五 忠義一
- 宋史卷四百四十七 列傳第二百0六 忠義二
- 宋史卷四百四十八 列傳第二百0七 忠義三
- 宋史卷四百四十九 列傳第二百0八 忠義四
- 宋史卷四百五十 列傳第二百0九 忠義五
-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 列傳第二百一十 忠義六
- 宋史卷四百五十二 列傳第二百一十一 忠義七
- 宋史卷四百五十三 列傳第二百一十二 忠義八
- 宋史卷四百五十四 列傳第二百一十三 忠義九
- 宋史卷四百五十五 列傳第二百一十四 忠義十
- 宋史卷四百五十六 列傳第二百一十五 孝義
-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 隱逸上
- 宋史卷四百五十八 列傳第二百一十七 隱逸中
- 宋史卷四百五十九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 隱逸下
- 宋史卷四百六十 列傳第二百一十九 列女
- 宋史卷四百六十一 列傳第二百二十 方技上
- 宋史卷四百六十二 列傳第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
- 宋史卷四百六十三 列傳第二百二十二 外戚上
-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外戚中
- 宋史卷四百六十五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 外戚下
- 宋史卷四百六十六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宦者一
- 宋史卷四百六十七 列傳第二百二十六 宦者二
-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 列傳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 宋史卷四百六十九 列傳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
- 宋史卷四百七十 列傳第二百二十九 佞幸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 列傳第二百三十 姦臣一
- 宋史卷四百七十二 列傳第二百三十一 姦臣二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 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姦臣三
-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 列傳第二百三十三 姦臣四
-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 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叛臣上
- 宋史卷四百七十六 列傳第二百三十五 叛臣中
- 宋史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第二百三十六 叛臣下
- 宋史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世家一
- 宋史卷四百七十九 列傳第二百三十八 世家二
- 宋史卷四百八十 列傳第二百三十九 世家三
- 宋史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第二百四十 世家四
- 宋史卷四百八十二 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世家五
- 宋史卷四百八十三 列傳第二百四十二 世家六
- 宋史卷四百八十四 列傳第二百四十三 周三臣
-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外國一
- 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
- 宋史卷四百八十七 列傳第二百四十六 外國三
- 宋史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 外國四
- 宋史卷四百八十九 列傳第二百四十八 外國五
- 宋史卷四百九十 列傳第二百四十九 外國六
- 宋史卷四百九十一 列傳第二百五十 外國七
- 宋史卷四百九十二 列傳第二百五十一 外國八
- 宋史卷四百九十三 列傳第二百五十二 蠻夷一
- 宋史卷四百九十四 列傳第二百五十三 蠻夷二
- 宋史卷四百九十五 列傳第二百五十四 蠻夷三
- 宋史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蠻夷四
《宋史》·宋史卷三百七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朱弁 鄭望之 張邵 洪皓子适 遵 邁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日數千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與歸新鄭,妻以兄女。新鄭介汴、洛間,多故家遺俗,弁遊其中,聞見日廣。靖康之亂,家碎于賊,弁南歸。
建炎初,議遣使問安兩宮,弁奮身自獻,詔補修武郎,借吉州團練使,為通問副使。至雲中,見粘罕,邀說甚切。粘罕不聽,使就館,守之以兵。弁復與書,言用兵講和利害甚悉。
紹興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虛中來,言和議可成,當遣一人詣元帥府受書還。虛中欲弁與正使王倫探策決去留,弁曰:「吾來,固自分必死,豈應今日覬倖先歸。願正使受書歸報天子,成兩國之好,蚤申四海之養於兩宮,則吾雖暴骨外國,猶生之年也。」倫將歸,弁請曰:「古之使者有節以為信,今無節有印,印亦信也。願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倫解以授弁,弁受而懷之,臥起與俱。
金人迫弁仕劉豫,且訹之曰:「此南歸之漸。」弁曰:「豫乃國賊,吾嘗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絕其餼遺以困之。弁固拒驛門,忍饑待盡,誓不為屈。金人亦感動,致禮如初。久之,復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間,言可從從之,不可從則囚之、殺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書耶律紹文等曰:「上國之威命朝以至,則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則朝以死。」又以書訣後使洪皓曰:「殺行人非細事,吾曹遭之,命也,要當舍生以全義爾。」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飲,半酣,語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畢命報國,諸公幸瘞我其處,題其上曰『有宋通問副使朱公之墓』,於我幸矣。」衆皆泣下,莫能仰視。弁談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終不可屈,遂不復強。
王倫還朝,言弁守節不屈,帝為官其子林,賜其家銀帛。會粘罕等相繼死滅,弁密疏其事及金國虛實,曰:「此不可失之時也。」遣李發等間行歸報。其後,倫復歸,又以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為獻,其辭有曰:「歎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洒冰天。」帝讀之感泣,官其親屬五人,賜吳興田五頃。帝謂丞相張浚曰:「歸日,當以禁林處之。」八年,金使烏陵思謀、石慶充至,稱弁忠節,詔附黃金三十兩以賜。
十三年,和議成,弁得歸。入見便殿,弁謝且曰:「人之所難得者時,而時之運無已;事之不可失者幾,而幾之藏無形。惟無已也,故來遲而難遇;惟無形也,故動微而難見。陛下與金人講和,上返梓宮,次迎太母,又其次則憐赤子之無辜,此皆知時知幾之明驗。然時運而往,或難固執;幾動有變,宜鑑未兆。盟可守,而詭詐之心宜嘿以待之;兵可息,而銷弭之術宜詳以講之。金人以黷武為至德,以苟安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廣地而不廣德,此皆天助中興之勢。若時與幾,陛下既知於始,願圖厥終。」帝納其言,賜金帛甚厚。弁又以金國所得六朝御容及宣和御書畫為獻。秦檜惡其言敵情,奏以初補官易宣教郎、直祕閣。有司校其考十七年,應遷數官,檜沮之,僅轉奉議郎。十四年,卒。
弁為文慕陸宣公,援據精博,曲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