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宋史卷九十八 志第五十一 禮一

吉禮一

  五代之衰亂甚矣,其禮文儀注往往多草創,不能備一代之典。宋太祖興兵間,受周禪,收攬權綱,一以法度振起故弊。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聶崇義上重集三禮圖,詔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學之士詳定之。開寶中,四方漸平,民稍休息,乃命御史中丞劉溫叟、中書舍人李昉、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盧多遜、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太子詹事楊昭儉、左補闕賈黃中、司勳員外郎和峴、太子中舍陳鄂撰開寶通禮二百卷,本唐開元禮而損益之。既又定通禮義纂一百卷。

  太宗尚儒雅,勤於治政,修明典章,大抵曠廢舉矣。真宗承重熙之後,契丹既通好,天下無事,於是封泰山,祀汾陰,天書、聖祖崇奉迭興,專置詳定所,命執政、翰林、禮官參領之。尋改為禮儀院,仍歲增修,纖微委曲,緣情稱宜,蓋一時彌文之制也。

  自通禮之後,其制度儀注傳於有司者,殆數百篇。先是,天禧中,陳寬編次禮院所承新舊詔敕,不就。天聖初,王皞始類成書,盡乾興,為禮閣新編,大率吏文,無著述體,而本末完具,有司便之。景祐四年,賈昌朝撰太常新禮及祀儀,止於慶曆三年。皇祐中,文彥博又撰大享明堂記二十卷。至嘉祐中,歐陽脩纂集散失,命官設局,主通禮而記其變,及新禮以類相從,為一百卷,賜名太常因革禮,異於舊者蓋十三四焉。

  熙寧十年,禮院取慶曆以後奉祀制度,別定祀儀,其一留中,其二付有司。知諫院黃履言:「郊祀禮樂,未合古制,請命有司考正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