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新版地垫
广告x

《太平御览》·卷四十二 地部七

○河南宋郑齐鲁诸山

  砥柱山

  《水经注》曰: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搜神记》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於是拔剑从之,邪行五里,逆之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杀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之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说文》曰:凤鸟出东方君子之国,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

  邙山

  《说文》曰:邙,洛阳北土上邑也。

  《十道志》曰:邙山在洛阳县四十里。

  《元和郡国志》曰:邙山是陇山之尾,一名平逢山,亦名郏山。

  杨佺期《洛城记》曰:北山连岭,修亘四百余里,实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

  又戴延之《西征记》云:邙山西匡东垣,亘阜相属,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火於丹阳,即此母也。今祠存焉。

  《续汉书五行志》曰:灵帝时童谣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至中平六年,献帝为中常侍段珪等数人所执,公卿百官随其后,到阿上乃得还。此非侯非王上北邙也。

  《魏略》曰:魏文帝猎北邙上,时盛夏炎暑,行者或中暍,鲍勋切谏,遂因此伏法。

  《魏志》曰:明帝即位,欲平北邙,令登台以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谏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