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传·西域传
广告x

白话版《汉书》传·西域传

西域在武帝时开始与中原相交往,原有三十六国,后来逐渐分成五十多个,都在匈奴以西、乌孙国以南。

  西域南北有大山,腹地有河流;从东到西有六千多里,从南到北有一千多里。

  西域的东面与汉朝相邻,两者之间,被玉门关和阳关隔开;西面直抵葱岭。

  西域的南山,东出金城郡,与汉朝的南山相连。

  上述那条河流有两个源头:一支发源于葱岭山中,一支发源于于阗国。

  于阗国位于南山脚下,发源于该国的这支向北流,与发源于葱岭的另一支汇合,向东注入蒲昌海。

  蒲昌海又名盐泽,距玉门关和阳关三百多里,周长达三百里。

  蒲昌海的水静止不动,无论冬夏,都没有增减,人们都认为它在地下暗暗流动,向南流到积石,出现在地上,成为中原的河流。

  从玉门关和阳关出发,经过西域,有两条大道。

  从鄯善国顺着南山北麓,沿着大河,向西走到莎车国,是南道;从南道向西跨越葱岭,便通往大月氏国和安息国。

  从车师前王庭顺着北山,沿着大河,向西走到疏勒国,是北道;从北道向西跨越葱岭,便通往大宛国、康居国和奄蔡国。

  西域各国一般都定居,有城郭、农田和牲畜,与匈奴和乌孙习俗不同,因而都臣属匈奴,被匈奴所役使。

  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有僮仆都尉,奉命管理西域,通常驻扎在焉耆国、危须国和尉黎国之间,向各国征收赋税,向富庶的国家进行敲诈。

  自周朝衰微以来,戎狄杂居在泾水、渭水以北。

  秦始皇击退戎狄,修筑长城,以长城为中原的疆界,但是,秦朝西部疆界没有超出临洮县以外。

  汉朝建立后,到武帝时,致力于征讨四夷,扩大汉朝的威望和德惠,张骞最早在西域开创了业绩。

  此后,骠骑将军攻占了匈奴的西部地区,降服了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把这一地带腾出来,开始在令居县以西有所建设,起初设置了酒泉郡,后来,逐渐征发和迁徙百姓充实该地,分别设置了武威郡、张掖郡和敦煌郡,四个郡前后排列,据守着两大关隘。

  自贰师将军征伐大宛国之后,西域各国感到惊恐,大多派出使者前来进贡,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们不敢懈怠,越来越尽心尽力。

  于是,从敦煌郡向西直到盐泽,沿途到处建起了驿站,在轮台和渠犁都设有屯田兵数百人,汉朝特意设置使者校尉督导屯田,以便供给出使外国的人。

  到宣帝时,派遣卫司马使去监护鄯善以西各国。

  汉朝击破姑师国后,没有完全灭掉该国,便将它划分成车师前王国、车师后王国和山北的六国。

  当时,汉朝只监护着南道,还没能完全兼并北道,然而匈奴已是惶惶不可终日了。

  此后,日逐王背叛单于,率众前来归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接了他。

  日逐王进入汉朝后,汉朝封他为归德侯,封郑吉为安远侯,这一年,为神爵三年(前59)。

  汉朝于是派郑吉兼护北道,因此,他被称为都护。

  都护职务的出现,是从郑吉的时候开始的。

  从此,僮仆都尉被废弃,匈奴日益衰弱,不再能染指西域。

  此后,汉朝迁移了屯田,把屯田设在北胥革建,从莎车国划出屯田的专用地,屯田校尉从此隶属于都护。

  都护密切注视乌孙、康居等外国的动静,一旦有变,便呈报朝廷。

  可安抚时,便予以安抚;可攻伐时,便予以攻伐。

  都护的治所在乌垒城,该城距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的驻地相邻,土地肥沃,在西域还算是比较适宜的,因此都护治所定在该城。

  元帝时,又设置了戊己校尉,在车师前王庭进行屯田。

  这时,匈奴的东蒲类王兹力支率领部众一千七百多人向都护投降,都护从车师后王国的西部划出乌贪訾离地区,用以安置他们。

  自宣帝、元帝时期起,单于向汉朝称臣,西域听命于汉朝,这一地区的土地、山川、王侯、户数和距离远近便很详实了。

  出了阳关后,从近处算起,首先是女若羌国。

  该国国王号称去胡来王。

  它距阳关有一千八百里,距长安有六千三百里,偏处西南方,不在山道上。

  有四百五十户,一千七百五十人,能当兵的有五百人。

  西面与且末国相邻。

  女若羌人随着牧群的走向,追寻有水草的地带而来回迁居,不从事农耕,粮食依赖鄯善国和且末国。

  山中产铁,当地人自制兵器,兵器有弓、矛、佩腰短刀、剑、甲。

  从女若羌向西抵达鄯善国后,才进入山道。

  鄯善国,本名楼兰,其国王的治所在扌于泥城,距阳关有一千六百里,距长安有六千一百里。

  有一千五百七十户,一万四千一百人,能当兵的有二千九百一十二人。

  设有辅国侯、却胡侯、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一人和译长二人。

  其西北方向距都护治所有一千七百八十五里,距山国有一千三百六十五里,西北到车师国有一千八百九十里。

  土质为沙碱地,缺乏耕地,从邻国寄耕土地、借用粮食。

  国内出产玉,有很多芦苇、木圣柳、胡桐和白草。

  人们随着牧群的走向、追寻着有水草的地带来回迁移,有驴、马,多骆驼。

  能制作兵器,种类与女若羌国的相同。

  起初,武帝被张骞的话所打动,渴望打通大宛等国,使者在路上前后相望,一年之中,多达十余批。

  楼兰国和姑师国处在大道上,很厌恶汉朝使者,攻掠汉使王恢等人,并屡次为匈奴充当耳目,让他们的军队拦截汉使。

  汉使纷纷述说这两国有城邑,军队微弱,容易攻下。

  武帝便派遣从票侯赵破奴,由他统率各附庸国骑兵和各郡士兵几万人,攻打姑师国。

  王恢多次为楼兰所苦,武帝命令他协助赵破奴领导部队。

  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到,俘获了楼兰王,从而攻破了姑师,借此显扬了军威,使乌孙、大宛等国受到震动。

  汉军回朝后,朝廷封赵破奴为浞野侯、王恢为浩侯。

  这样,汉朝的堡垒从此处一直排列到了玉门关。

  楼兰向汉朝称臣纳贡后,匈奴闻讯,发兵攻打楼兰。

  于是,楼兰王派一个儿子到匈奴为人质,派另一个儿子到汉朝为人质。

  后来,贰师将军率军攻伐大宛国时,匈奴想阻拦汉军,鉴于贰师将军兵力强大,不敢正面应战,当即派出骑兵,借道楼兰,等候后来经过的汉使,试图隔断汉使的通道,使他们无法与西域往来。

  当时,汉朝的军正任文率兵驻守玉门关,为贰师将军殿后,活捉了敌兵,得知此事,并呈报了朝廷。

  武帝诏令任文抄近路引兵捕获了楼兰王。

  楼兰王将被押到朝廷时,人们根据文簿上的记载,逐条责问他,他答道:“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同时臣服于双方,便无法自保。

  愿将敝国迁徙到汉朝境内。”武帝认为他说得很直率,将他遣送回本国,同时又责令他刺探匈奴。

  匈奴从此不太亲重和信任楼兰。

  征和元年(前92),楼兰王死去,该国人前来迎请留在汉朝的质子,打算立他为国王。

  这位质子曾触犯汉法,被投入蚕室,处以宫刑,汉朝因此没有把他交送给来人,答复道:“侍子得到天子喜爱,不能送回。

  望改立排在他后面而适于继位的人。”楼兰改立了国王,汉朝又责令新国王送来质子,新王向匈奴也遣送了一个儿子为人质。

  继位的国王又死去后,匈奴先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