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传·王莽传
2025蛇年运程详批完整版
广告x

白话版《汉书》传·王莽传

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弟弟的儿子。

  元后的父亲及兄弟都在元、成两朝封侯,占据高位辅佐朝政,家族中共有九个侯、五个大司马,这些事记载在《元后传》中。

  惟有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未曾封侯。

  王莽的叔伯兄弟都是将军五侯之子,他们乘着显贵的时候,奢侈淫靡,相互之间以车马、声色和游乐来比试高低。

  惟独王莽孤苦贫困,因而屈节事人,恭敬节俭。

  拜沛郡陈参为师,学习《礼经》,勤奋博学,穿着如同儒生。

  他侍奉母亲及寡嫂,抚养哥哥的孤儿,行为检束端正;王莽又在外结交英俊之士,在内侍奉叔伯,礼貌周到、殷勤。

  阳朔年间,伯父大将军王凤患病,王莽侍奉他,亲尝汤药,蓬首垢面,几个月未曾脱衣睡觉。

  王凤临死时托请太后和皇帝拜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过了很久,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书说,愿分出自己的食邑封给王莽,还有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等人都是当时的名士,也都为王莽说话,皇上因此认为王莽是贤才。

  永始元年(前16),封王莽为新都侯,封地在南阳新野的都乡,食邑一千五百户;又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王莽在宫中值宿警卫,谨慎认真,地位越是尊贵,节操越谦恭。

  他又布散车马衣裘,赈济门下宾客,家无余财。

  他收留赡养名士,结交很多将相卿大夫。

  因此身居高位的人都推荐他,游士也为他到处宣扬,他的虚名高广,超过了他的叔父伯父。

  王莽就是敢于做出矫揉造作的行为,而且处之泰然,一点都不惭愧。

  王莽的哥哥王永为一般属吏,早死,有个儿子叫王光,王莽让他在博士门下学习。

  王莽休假出行,车骑整齐,奉献羊肉美酒慰劳他的老师,恩惠遍及王光所有的同学。

  学生们都来观看,长老也为之感叹不已。

  王光年纪比王莽的儿子王宇小,王莽让他们同一天娶妻,宾客满堂。

  一会儿,有个人来说太夫人苦于病痛,应服饮某种药,王莽便数次起身去探望太夫人,直到宾客散去。

  王莽曾暗地买下一个婢女,兄弟中有人知道了这件事,王莽便说:“后将军朱子元无子,我听说这个婢女善于生育,特地为他买来的。”当天就把这个婢女奉献给朱子元。

  他就是这样矫情求名的。

  这时候,太后姐姐的儿子淳于长凭才能做到九卿的官职,资历、名位都在王莽之上。

  王莽暗地搜寻他的罪过,通过大司马曲阳侯根上告,淳于长被处死,王莽以此获得忠直的名声,这事在《淳于长传》中有记载。

  王根因为请求退休,便推荐王莽代替自己,皇上就提升王莽为大司马。

  这年是绥和元年(前8),王莽三十八岁。

  王莽既已超过了同列,继四位伯叔之后辅佐朝政,便想使名声超过前人,于是更加约束自己,毫不倦怠,招聘贤良做属官,赏赐和邑钱都拿来供享贤士,自己更加节俭。

  母亲病了,公卿列侯派夫人去探望,王莽的妻子来迎接,衣裳长不及地,围裙都是布做的。

  看见的人以为是佣人,一问才知是他的夫人,都很吃惊。

  王莽执政一年多,成帝驾崩,哀帝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

  太后下诏命王莽去职回府,以让权给哀帝的外家。

  王莽上疏请求退休,哀帝派尚书令给王莽下诏曰“:先帝把政事委托给您而离开了群臣,朕得以继承皇位,确实深自庆幸能与您同心合力。

  现在您称病要求引退,显得朕不能奉承顺从先帝的意思,朕很悲伤。

  朕已下诏给尚书等待您来主事。”又派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左将军师丹、卫尉傅喜告诉太后说:“皇帝听到太后的诏令,很难过。

  大司马如不留任,皇帝也不敢主持朝政。”太后于是令王莽重新辅政。

  当时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和母亲丁姬还在世,高昌侯董宏上书说:“按《春秋》的大义,母以子贵,应给丁姬上尊号。”王莽与师丹共同弹劾董宏惑乱朝廷,大逆不道,事情记载在《师丹传》中。

  后来有一天,未央宫设酒宴,内者令为傅太后设置幄帐,坐在太皇太后座位旁。

  王莽巡视看见了,斥责内者令道:“定陶太后乃藩国之妾,岂能与太皇太后并坐!”于是撤去幄帐,另设座位。

  傅太后听说后大怒,不肯赴宴,非常怨恨王莽。

  王莽再次请求引退,哀帝赐给王莽黄金五百斤,乘坐四匹马拉的安车,离职回家。

  公卿大夫多有称颂王莽的,皇帝便增加恩宠,派中黄门在王莽家中供他差遣,每十天赐给一顿饭食。

  又下诏曰:“新都侯王莽操劳国事,坚持正义,朕本来期望与他共同治理天下。

  太皇太后却诏令王莽引退,朕很同情他。

  现将黄邮聚三百五十户加封王莽,赐位特进,加给事中,朔日望日入朝进见之礼如同三公,朕车驾出行,王莽可乘绿车随从。”两年后,傅太后、丁姬都称了尊号,丞相朱博上奏道“:王莽以前不弘扬尊敬尊长的道义,贬低尊号,有损孝道,本当伏诛,幸蒙赦免,不应再享有爵位封地,请免去官爵,贬为平民。”皇上说:“因为王莽与太皇太后有亲属关系,不便罢免,让他回封地去吧。”王莽闭门自守,他第二个儿子王获杀死了奴仆,王莽严厉斥责王获,令其自杀。

  在封地三年,官吏上书为王莽鸣冤的数以百计。

  元寿元年(前2),日食,贤良周护、宋崇等人对策时极力颂扬王莽功德,皇上于是征召王莽。

  王莽刚回封地时,南阳太守因王莽显贵,乃选门下属吏宛人孔休出任新都相。

  孔休拜见王莽,王莽礼貌周到,亲自接待,孔休也知道他的名声,便与他酬答。

  以后王莽生病,孔休亲自探望,王莽出于恩惠之意,赠给玉具宝剑,想以此与孔休结好。

  孔休不肯接受,王莽就说:“确实因为看到你脸上有瘢痕,而美玉可以除瘢痕,才想把剑上的玉饰送给你。”随即解下剑上的玉饰,孔休仍旧推辞。

  王莽说“:你嫌它太贵重吗?”于是用椎击碎玉饰,亲自包裹起来送给孔休,孔休才接受。

  等到王莽被征召,要见孔休,孔休称病不见。

  王莽回到京师一年多,哀帝驾崩,没有皇子,而傅太后、丁太后都先去世了,太皇太后当天乘车去未央宫收取御玺印绶,派使者乘快马宣召王莽。

  下诏给尚书,凡是发兵的符节,百官上朝奏事,中黄门和宫门卫兵都属王莽统管。

  王莽说“:大司马高安侯董贤年少,不合众人之心,应收回印绶。”董贤当天自杀身亡。

  太后下诏命公卿推举可以出任大司马的人选,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彭宣推举王莽,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则互相推举。

  太后任命王莽为大司马,与他商议立皇嗣的事。

  安阳侯王舜是王莽的堂弟,他为人严谨,太后很信任、喜欢他,王莽建议让王舜担任车骑将军,派他迎接中山王来做成帝的后嗣,这就是孝平皇帝。

  皇帝年仅九岁,太后临朝听政,国政都委托给王莽。

  王莽对太后说,赵氏以前害死皇子,傅氏骄恣不守本分,于是废黜了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都令她们自杀,这件事记载在《外戚传》中。

  王莽因为大司徒孔光是名儒,又做过三朝宰相,为太后所敬重,天下所信赖,于是非常尊敬孔光,引荐孔光的女婿甄邯为侍中奉车都尉。

  对自己本来就不喜欢的那些哀帝的外戚和在位的大臣,王莽都罗织他们的罪名,写好奏折,令甄邯拿给孔光。

  孔光平素胆小谨慎,不敢不上呈太后。

  王莽又对太后说,就允准了这些上奏。

  于是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以互相推举的罪名免官,丁太后、傅皇后及董贤的亲属都免去官爵,流放到远地。

  红阳侯王立是太后的亲弟弟,虽不在位,王莽因为他是伯父,内心敬畏他,怕王立在太后面前慢慢进言,使自己不能肆意而为,便又叫孔光对太后上奏王立以往的过错“:以前他明知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却接受了很多贿赂,为他说话,惑乱朝廷;后来又进言以官婢杨寄的私生子做皇子,众人都说是吕后、少帝事的重现,使天下纷纷怀疑,难以昭示后世完成辅导幼主的功业。

  请求遣送王立回到封地。”太后不同意。

  王莽说“:如今汉室衰微,接连两代皇帝没有后嗣,太后独自代替幼主统摄朝政,实在令人担忧,就算尽力秉公为天下先,尚且怕下面不从,现在又以私人恩宠而如此违背大臣的建议,如果使群臣离弃,祸乱将由此而起了!应该让他暂且回到封地,等安定后再征召他。”太后不得已,遣送王立回到封地。

  王莽就是像这样胁持上下的。

  于是附合顺从的就提升,违逆忌恨的就诛杀。

  王舜、王邑为心腹,甄丰、甄邯主持狱讼,平晏掌机密,刘歆管理文书,孙建充当爪牙。

  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盕、涿郡崔发、南阳陈崇都以才能获得王莽的宠幸。

  王莽面色严厉而言辞有方,想要有所作为,显露风采,使党徒按他的旨意奏明皇上、然后王莽叩头流涕,再三推辞,向上可以迷惑太后,对下向众人表明自己的忠信。

  起初,王莽曾暗示益州长官,令塞外蛮夷贡献白雉,元始元年(1)正月,王莽建议太后下诏,用白雉祭祀宗庙。

  群臣于是上奏太后说“:委任大司马王莽制定国策,安定了国家。

  前朝大司马霍光有安定国家的功勋,加封三万户,使其子孙世代承袭其爵位和封地,同萧相国待遇一样。

  现在王莽也应按霍光旧例对待。”太后问公卿道“:真是因为大司马有大功应予表彰呢?还是因为他是自家骨肉而特别对待呢?”于是群臣极力陈述“:王莽的功德招致周公辅成王时曾出现的白雉之瑞,千年之间出现了同样的效验。

  按古代圣王之法,臣子有大功则生前就享有美的称号,所以周公生前就以周为号。

  王莽有安定汉家天下的大功,应赐号叫安汉公,增加封户,爵邑世袭,上可以符合古制,下可以树立行事的准则,以顺应天意。”太后下诏尚书办理此事。

  王莽上书说:“我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同制定政策,现在希望只条录孔光等人的功劳赏赐,把我先放在一边,不要与他们并列。”甄邯建议太后下诏说“:‘不偏袒、不徇私、王道才能宽广平正地实行’。

  有亲属关系的,照理不得偏袒。

  你有安定国家的功劳,不可因为是至亲骨肉便遮掩而不宣扬。

  你不要再推辞。”王莽又上书辞让。

  太后诏令近侍把王莽引到正殿东厢等候,王莽称病不肯入朝。

  太后叫尚书令恂下诏说“:你因为将受褒奖而推托有病,但是你肩负重任,朝廷不能缺你,赶快振作起来吧!”王莽仍然坚决推辞。

  太后又叫长信太仆闳秉承皇帝的旨意征召王莽,王莽仍然称病。

  左右手下对太后说,不要勉强王莽改变主意,只要条录孔光等人的功劳,王莽就会前来任职。

  太后下诏说“:太傅博山侯孔光在宫中值宿警卫四朝之久,历朝为太傅,忠孝仁笃、行为威仪显著,提供建议,制定国策,应加封万户,封为太师,参予辅佐朝政。

  车骑将军安阳侯王舜积累仁孝的德性,奉使迎接中山王,周旋于千里之外,功德显著,应加封万户,封为太保。

  左将军光禄勋甄丰在宫中宿卫三朝,忠信仁笃,奉使迎中山王,共同辅导调养,以安定国家,封甄丰为广阳侯,封户五千户,封为少傅。

  都授予辅佐朝政的官职,世袭爵邑,各赐一处宅第。

  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宿卫勤劳,提供建议,制定国策,封甄邯为承阳侯,享有封户二千四百户。”四人都已受赏,王莽还未上朝,群臣又进言:“王莽虽然谦让,朝廷仍应表彰,及时奖赏,表明尊重他的首功,不要使百官及庶民失望。”太后于是下诏说:“大司马新都侯王莽在三朝为三公,主管周公的职事,建立了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他的功德是忠臣的榜样,德化流布天下,连边远地区的人民也仰慕他的高义,赵裳氏不远万里来朝奉献白雉。

  特将召陵、新息两县二万八千户加封王莽,免除后代徭役,世袭爵邑,比照萧相国进行封赏。

  封王莽相国旧居作为安汉公府第,特此明文规定,袭传后世。”于是王莽做出惶恐不得已的样子,起身接受了策书。

  策书说“:汉室危难无后,而您安定了汉家天下;天子辅弼的职责,三公的重任,由您一人承担;文武百官公卿上下,由您一人统领;功德显著,国家赖以安定,得到白雉的祥端,正是周公辅佐成王的象征。

  所以赐给安汉公的美称,望能辅佐皇帝,以平定天下,不要违背朕的好意。”王莽接受了太傅安汉公的封号,辞让加封和世袭爵邑的待遇,表示愿意等到百姓家家丰衣足食,再来领受加赏。

  大臣们又向太后谏诤,太后下诏曰“:安汉公自己期望百姓家家丰衣足食后再领赏,这件事就依从他。

  现在下令将安汉公的俸禄、私府的吏员、朝廷的赏赐都增加一倍。

  百姓生活丰足时,大司徒大司空要及时上报。”王莽仍然谦让不肯接受,并且建议说,应当册封诸侯王的后代和高祖以来功臣的子孙,大的封侯,或者赐予关内侯的爵邑,然后是在位的大臣,各按等级次序封赏。

  对上尊崇祖先,增加礼乐;对下施惠给士民或鳏寡之人,使恩惠庶民的德政广施天下。

  这件事记载在《平帝纪》中。

  王莽既讨好了众人,又想独断专行,他知道太后厌倦朝政,便暗示公卿上奏道“:以往,官吏凭着功劳和资历升迁至二千石的,以及各州各部所推举的秀才和做官的特殊人才,大多不称职,应当让他们都来拜见安汉公。

  另外,太后不必亲自过问小事。”要求太后下诏曰“:皇帝年幼,朕暂且统摄朝政,直到皇帝加行冠礼以后。

  现在政事烦杂,朕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恐怕不利于安养身体和抚育皇帝。

  所以选择忠臣贤良、任命四辅,百官尽职,永保康宁。

  孔子曰:‘伟大呀,舜和禹虽统有天下而不必事事干预。’从今以后,只有封爵必须上报给朕。

  其他事,由安汉公、四辅共同决断。

  凡州牧、二千石及秀才出身的官吏等新上任有事上奏的,都引入近旁的官署去见安汉公应答所问,考察前任,询问新任,以知道他们称职与否。”于是王莽把每一个上奏的人找来询问,表达亲密关怀的情意,赠送厚礼,对不合己意的人,公开上奏予以免官,权力可与国君相比了。

  王莽想以虚名取悦太后,进言道:“承接着以前孝哀时丁、傅两家奢侈以后,百姓未能自给者尚多,太后应当穿没有文彩的衣服,减省膳食,以为天下的表率。”王莽又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交付大司农救助贫民。

  于是公卿都仰慕仿效。

  王莽率领群臣上奏说“:陛下年事已高,却长期穿素衣,减膳食,这实在不利于保养精气,抚育皇帝,安定国家。

  臣王莽多次在宫门下叩头劝谏,未蒙准许。

  现在幸赖陛下恩德,近来风调雨顺,甘露下降,灵芝丛生、謣荚、朱草、嘉禾,这些美好的征兆同时到来。

  臣王莽等无法表达对陛下的恳切希望,望陛下爱护保养精神,减少思虑,遵照帝王通常的服饰,恢复太官按规格制作的饮食,使臣子各得竭尽承欢之心,备办共同奉养之物。

  望陛下留意省察!”王莽又要太后下诏说:“听说作母后的仪规,不考虑门槛以外的事。

  不幸国家没有蒙受上天的保..,皇帝年幼,未能亲理国政,朕小心谨慎,生怕皇室不得安定。

  国家大纲,除了朕还能由谁统摄呢?所以孔子见南子,周公摄政,都是权宜之计。

  朕勤勉深思,忧心操劳不敢自安,所以国家有奢侈的风气就做出节俭的榜样、所谓矫枉过正,朕如不亲自带头,又怎能说服天下呢?朕整天梦想,等到五谷丰熟,百姓富足,给皇帝加行冠礼,就摆脱政务,把国政交付皇帝。

  现在的确无暇顾及华服美味,但愿与百官有所成就,共同努力吧!”每遇水旱灾害,王莽就吃素食,左右告诉了太后。

  太后派使者下诏给王莽说“:听说安汉公吃素食,足见你忧虑百姓之深。

  今秋有幸获得丰收,安汉公勤勉职守,希望能按时吃肉食,为国家爱惜身体。”王莽想国内已经平服,只有四夷尚未改变,于是派使者携带黄金、钱币和绢帛,重重贿赂匈奴单于,使他上书说“:听说中国讥笑人的名字有两个字以上,臣原名囊知牙斯,现改名知,以示仰慕圣朝的制度。”又派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入朝侍奉。

  王莽就是以这样欺诳夸耀的手段来谄媚讨好太后,甚至对太后的侍女近臣来施加影响,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王莽既已获得尊贵显赫的地位,就想把女儿嫁给皇帝做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上奏道:“皇帝即位三年,长秋宫尚未兴建、掖廷内尚未住进嫔妃。

  以往,国家多难,根源在于婚配不当,没有后嗣。

  请查考研究五经、决定聘娶之礼,按照正规,给皇帝选配十二名嫔妃,以便增加子嗣。

  博采前两朝王族的后代和在长安作侯王的周公、孔子的后人的嫡亲女。”太后将这事交付有司办理,献上了一批女子的名单,王氏家族的女子多有选中的。

  王莽担心她们与自己的女儿竞争,就进言道:“我自身没有德操,女儿的姿质也很平庸,不可与别的女子一起挑选。”太后以为王莽真诚,于是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朕娘家的人,不得选取。”百姓、诸生、郎吏以上的官员到宫门上书的每天有千余人,公卿大夫有的到朝廷中,有的伏在官署门下,都说“:贤明的诏令圣上的恩德是那么的崇高,安汉公的伟大功绩是如此的辉煌,现在正当立皇后的时候,为什么独独不选安汉公的女儿呢?天下人如何归附效命呢!希望以安汉公的女儿为国母。”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