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传·陈汤传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
年轻时喜好读书,知识广博,很会写文章。
家里贫穷,多次向别人乞讨借贷,不被乡邻称道。
西行到长安求官,得到了太官献食丞的职位。
几年后,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往,认为陈汤才能杰出。
初元二年(前47),元帝诏令列侯荐举优秀人才,张勃推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官,父亲去世也不回家奔丧,司隶上奏,说陈汤不遵守道德规范,张勃荐举故交不真实,张勃因此被削去食邑二百户,恰好这时张勃去世了,于是赐谥号为缪侯。
陈汤被关进监狱判罪。
后来又因为有人推荐担任郎官,多次请求出使外国。
过了很久,升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西域。
在这之前,宣帝时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位,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都送儿子入朝侍奉,汉朝两方都接受了。
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朝称臣,朝见天子。
郅支认为呼韩邪是因为势力败弱而投降汉朝的,不能独自返回匈奴,就西进收取右地。
正好汉朝派兵护送呼韩邪回去,郅支因此竟向西攻破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三国统治他们。
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不帮助自己,就刁难羞辱汉朝使臣江乃始等人。
初元四年(前45),郅支派遣使者入朝进献,借机索求在汉侍奉的儿子,表示愿意内附汉朝。
汉朝商议派卫司马谷吉送郅支单于的儿子回去。
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认为,按《春秋》义理,不能完全答应夷狄的请求,现在郅支单于并不是完全向往教化,国家又很遥远,应该令使者送郅支的儿子到边塞就返回。
谷吉上书说“:中国对夷狄有笼络他们、使他们不生异心、不背叛汉朝的道义,现在已经养育郅支的儿子十年了,恩德很重,白白中断而不送他回去,只是就近从塞上返回,那就显示出汉朝抛弃他们,不爱抚他们,就会使他们没有向往教化听从汉朝命令的想法。
抛弃以前的恩德,树起以后的怨恨,这对国家不利。
议论的人看见以前江乃始等人没有对付敌人的办法,未施展智谋勇力,遭受耻辱,就事先为我担忧。
我有幸能够担当汉朝的使臣,奉天子明诏,宣扬天子厚恩,郅支当不敢凶顽狡黠。
如果他们怀有虎狼之心,不按道义对待我,那么单于就将长负大罪,一定会逃遁到远方居住,不敢靠近汉朝边境。
丧失一个使臣使百姓安宁,这是对国家有利的计策,也是我的愿望。
希望送他到郅支单于处。”皇上把谷吉的上书传给朝臣们看,贡禹又争辩,认为谷吉前去一定会为国家滋生事端,不可允许。
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