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传·张汤传
张汤,杜陵人。
父亲是长安丞,外出,张汤当时还是孩子,看守家。
父亲回来,老鼠偷走肉,父亲发怒,打了张汤。
张汤挖开洞口,烟薰鼠洞,找到老鼠和剩余的肉,审讯拷打老鼠,传唤口供文书,审讯完毕,定罪上报,并且把老鼠与肉及全部案卷放置堂下,将鼠分尸。
父亲看到他的文辞如同老练的狱吏,很吃惊,于是让他学习刑法律令。
父亲死后,张汤为长安小吏。
周阳侯当诸卿时,曾被拘禁长安,张汤全力服侍他。
等他出狱当了侯,与张汤交往频繁,并把张汤介绍给很多显贵。
张汤在内史供职,担任宁成掾,因他才能超群,反映到丞相府,调为茂陵尉,管理天子陵墓。
武安侯田虫分担任丞相,征召张汤为史,推荐补入侍御史。
张汤审理陈皇后巫蛊一案,将朋党全部挖出,皇上认为他很能干,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他与赵禹共同制定各项法律条文,尽量苛细严峻,使守职的官吏顾忌。
不久赵禹调为少府,张汤当了廷尉,两人交往很好,对待赵禹像兄长一样。
赵禹志在奉公独立,但张汤却爱挖空心思控制别人。
起初当小官,投机取利,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之流私交。
等到位列九卿,接纳天下名士大夫,内心即使不合,但表面上也按道义交往。
这时,皇上正崇尚文化典籍,张汤判决大案子,想附会古义,就请博士弟子研究《尚书》《春秋》,将他们补入廷尉史,对有疑义的法令进行修改调整。
上奏审判疑难案件,必定先奏上理论依据,让皇上弄清原始。
皇上认为正确的,就接受写入评议法律的廷尉要令,宣扬君主的圣明。
奏事倘若被责备,他就深刻检讨谢罪,迎合皇上意向,一定荐举有才能的正监掾史,说:“本来他们向我提议过,同皇帝责备我那样批评我,而我没有采用,愚蠢到此地步。”罪过常常被原谅。
得空就奏事,皇上认为好,他就说“:我并不知道写这道奏章,是某监、某掾、某史写的。”他想荐举官吏,就是像这样宣扬别人的优点,化解别人的过错的。
惩处的人如是皇上心里想惩办的,就交给司法官员严办;如是皇上心里想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