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志·食货志上
广告x

白话版《汉书》志·食货志上

《洪范》的八种政务官员中,一是管民食的官,二是管财货的官。食是指农民生产的可以吃的好谷,货是指可穿的布帛,以及金刀龟贝,用来分配财产扩散利益以通有无。遣两者,是人民生活的根本,从神农的时代就开始兴起。“砍下木头作为耜,弄弯木头作为耒,把耒耨的好处传给天下”,这样食物就充足了;“到中午时就形成了集市,招来天下的人民,聚积天下的货物,交换后就走开,使他们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财物就流通了。食物充足货物流通,然后国家充实人民富足,这样政教风化就形成了。黄帝以下“为百姓变通,使他们不感到厌倦”。尧帝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把天时节令告诉给人民”,舜帝在“百姓开始饥饿”时任命后稷,把造作为政治的首位。大禹平定了洪水,安定了九州,规范了田地,各自根据所出生的远近,把田赋交到盛贡物的椭圆竹器中,劝勉天下交换有无,万国就得到治理。商、周的强盛,《诗》和《书》上有所记述,主要在于安定百姓,使他们富足后再来加以教育。所以《易》上称“天地的大德是生命,圣人最宝贵的事物是帝位;怎么守住帝位叫仁,怎么聚积人叫财。”财物,是帝王用来聚积人员保守帝位,抚养群众,顺从上天的恩德,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的根本。所以说:“不担心少而担心不平均,不担心贫苦而担心不安定;因为平均了就没有贫苦,协调了就没有多寡,安定了就不会倾覆。”因此英明的君王界定百姓,就建筑城邑让他们居住,在井田中建屋庐使他们平均,开设市场使他们进行财物流通,设立学校来教育他们;士、农、工、商,四种人有自己的事业。学习后来做官叫士,开辟土地生产谷物叫农,利用技术制成器物叫工,流通财物买卖货物叫商。英明的君王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四种人根据自己的力量承受职责,所以朝廷没有荒废的官员,城邑没有闲游的人,地上没有荒芜的田地。

治理人民的方法,使他们定居一地是根本。所以一定要建立步来设置田亩,纠正土地的分界。六尺作为一步,百步是一亩,百亩是一夫,三夫是一屋,三屋是一井,井的方圆是一里,

就是九夫。八家共同拥有它,各自接受百亩私田,十亩公田,这是八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作为屋舍。进出互相是朋友,守卫和了望互相帮助,有疾病就互相救护,人民因此和睦,而且政教风化统一,劳役生产可以得到且平均。

百姓接受田地,好田是一百亩,中田就是二亩,差田就是三百亩。每年耕种的人不交换好田;休耕一年的交换一次中田;休耕两年的交换两次差田,三年就交换耕种,自行改变位置。农民户主自己接受田亩,他家中的其他男子是余夫,也按比例依照人V1分田。士、工、商家裹分田,五个人才相当于农夫一人。这是说在平原上可以作为法则的。如果是山地、林地、大湖、丘陵、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