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传·匈奴传
匈奴,其祖先是夏后氏的后裔,叫淳维。
在唐、虞之前有山戎、猃允、荤粥之称,住在北边,随水草畜牧转移不定。
他们的牧畜大多是马、牛、羊,较特别的有骆驼、驴、骡、马..马是、掏马余、马单奚。
他们追逐水草而迁徙,没有城郭居室和农耕之业,但也各有份地。
没有文字,以语言为约束。
其小儿就能骑羊,拉弓箭射鸟、鼠,长大一点便能射狐狸、免子。
他们以肉为主食。
男子长到力能弯弓,都成为披甲的骑兵。
平时则一边畜牧一边打猎作为生业,急时则人习攻战四处侵伐掳掠,这既是他们的习俗,也是他们的天性。
其长兵器即弓箭,短兵器则是刀、矛。
他们作战,有利就进攻,不利就退走,不以逃遁为耻。
只要有利可图,不管什么礼义。
从君王以下都是吃牲畜的肉,以皮为衣,以裘毛为长袍。
年轻力壮的吃肥美的肉,年老的则吃剩下的,他们看重健壮而轻视老弱。
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后母为妻;兄弟死了,便将其妻子全部娶过来为妻。
按其习俗,每个人只有名而没有字,也不讲避讳。
夏朝衰微时,公刘失去了农官的职位,改变了西戎的风俗,在豳地建造了城邑。
其后过了三百多年,戎狄攻打太王..父,..父逃到岐山之下,豳人都跟着他到那里再建城邑,建立了周国。
其后又过了百余年,周的西伯姬昌攻伐了畎夷。
十余年后,武王讨伐商纣王并营建洛邑,又住在丰镐,把戎夷放逐到泾水、洛水以北,让他们定时朝贡,取名叫做“荒服”。
经过二百多年后,周朝衰微,周穆王攻伐畎戎,只捉了四条白狼四头白鹿回来。
从这以后,“荒服”不再来朝贡。
于是周制定了《吕刑》之法。
到穆王的孙子懿王时,周王室衰微,戎狄交相侵伐,暴虐于中国。
中国之人深受其苦,于是诗人们写了许多诗篇,沉痛而歌,抒发愤恨之情,诗中说:“非室非家,猃允之故”;“岂不日戒,猃允孔棘”。
到懿王的曾孙宣王时,征发大军派遣将领打败了戎狄,诗人们赞美他的功德,又作诗说:“薄伐猃允,至于太原”;“出车彭彭”、“城彼朔方”。
那时候四夷宾服,史称宣王中兴。
到周幽王时,因为宠姬褒姒之故,而与申侯结下仇怨。
申侯一怒之下而勾结畎戎将幽王攻杀于骊山之下,接着夺取了周的王畿之地,霸占了泾水、谓水之间的地区,向内侵犯肆虐于中国。
秦襄公拯救了周王室,于是周平王离开丰镐而东迁到洛邑。
当时秦襄公讨伐戎人到了岐山,才开始被封为诸侯。
过了六十五年,山戎越过燕国攻伐齐国,齐矨公同他们在城郊交战。
又过了四十四年,山戎又攻打燕国。
燕向齐求救,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败走。
二十余年后,戎狄打到洛邑,攻伐周襄王,襄王出逃到郑国的汜邑。
起初,襄王想攻打郑国,所以娶了戎狄女子为王后,以联合戎狄共同攻伐郑国。
以后废黜了狄后,狄后怨恨,加上襄王的后母惠后,有个儿子即子带,惠后想立他为王,于是惠后与狄后、子带为内应,开城迎接戎狄,戎狄因此攻入城内,打败赶走了襄王,而立子带为王。
此后戎狄有的定居在陆浑,东向卫国扩张,侵扰为害非常厉害。
周襄王在外面住了四年,才派使者向晋国求助。
晋文公刚即位,想建立霸业,就兴师讨伐戎狄,诛杀了子带,将襄王迎回洛邑。
那时候,秦、晋是强国。
晋文公驱逐的戎狄,居住在河西银水、洛水一带,称为赤狄、白狄。
而秦穆公则使由余、西戎八国归附于秦。
所以在陇西有绵诸、畎戎、狄犭原等戎族,在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戎族,而晋的北边有林胡、楼烦,燕的北边有东胡、山戎等。
他们分散居住溪谷之间,各有自己的君长,算起来大约有一百多个戎族,但不能统一。
此后一百余年,晋悼公派魏绛去同戎狄和谈,各戎狄都来朝见晋君。
又过了百余年,赵襄子越过句注山打败戎狄,兼并了代地而逼近胡貉。
后又与韩、魏一起消灭了智伯,瓜分了晋地。
这样,赵据有代和句注以北,魏据有西河、上郡,因而与戎人接界。
其后,义渠戎人修筑城郭以自守,但仍被秦逐渐蚕食。
到秦惠王时,已先后占领义渠二十五城。
秦惠王又进攻魏国,魏将西河、上郡全部让给了秦。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秦国宣太后淫乱,生了两个儿子。
宣太后用计将义渠王杀于甘泉宫,接着起兵攻灭了义渠。
于是秦拥有了陇西、北地、上郡,筑起长城来抵御胡人。
同时,赵武灵王也改变习俗,穿起胡服,学习骑射,向北打败了林胡、楼烦,从代和阴山直到高阙都筑起关塞,并设置了云中、雁门、代郡。
后来燕国有个贤将叫秦开,到胡人那边为人质,胡人很信任他。
回来后率燕军攻破东胡,东胡退却了千余里。
后与荆轲一起行刺秦王的秦舞阳,就是秦开的孙子。
燕国也修筑了长城,从造阳到襄平。
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以抵御胡人。
当时,战国七雄,有三国的边境与匈奴相接。
其后,赵国以李牧为将时,匈奴不敢侵犯赵国边境。
秦灭六国后,始皇派蒙恬率数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全部收复河南之地,沿黄河筑起关塞,临河筑起四十四座县城,迁徙流放的罪徒居住在那里。
又修通了从九原到云阳的直道,并利用山边险堑、溪谷,凡可修缮的都加以修缮,筑起从临洮到辽东一万多里的长城。
还渡过黄河占据了阳山、北假等地。
当时,东胡强大,月氏兴盛。
匈奴的单于叫头曼,因挡不住秦的攻击而向北迁徙。
十几年后蒙恬死去,诸侯合力反秦,中国陷于动乱,那些被秦朝迁到边境的人纷纷离去,于是匈奴的压力减轻,便逐渐渡过黄河南下,与中国原来的关塞接界。
单于立有太子,名叫冒顿。
后来有个受宠的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想废掉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做人质。
冒顿一到月氏,头曼就对月氏发动进攻。
月氏要杀冒顿,冒顿偷了一匹好马,骑着逃回了匈奴。
头曼认为他很勇敢,让他统领上万的骑兵。
冒顿发明一种叫做“鸣镝”的响箭,用来训练和指挥他的部下,他下令说:“鸣镝射向的目标,凡不跟着发射的就斩首。”围猎野兽时,有人没有跟着鸣镝发射就被杀了。
不久,冒顿用鸣镝射向自己的良马,左右的人有的不敢射,冒顿马上就将这些人斩首。
过了些日子,他又用鸣镝射杀自己的爱妻,左右有人很恐惧而不敢射,又被他砍了头。
又过了几天,冒顿出去打猎,用鸣镝射向单于的良马,左右的人便都跟着射了。
于是,冒顿认为他的部下可以听命为他所用了,在跟着他父亲头曼去打猎时,他突然用鸣镝射向头曼,其左右都随着鸣镝一起发射而置头曼于死地,接着他又将后母、弟弟以及不肯顺从的大臣统统诛杀了。
这样,冒顿自己立为单于。
冒顿自立为单于时,东胡正值强盛之时,听说冒顿杀父自立,便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头曼在位时号称千里马的良驹”。
冒顿询问群臣意见,群臣都说:“这是匈奴的宝马,不能给他。”冒顿说:“与别人是邻国何必吝惜一匹马?”就把马给了东胡。
东胡认为冒顿畏惧,不久,又派使者对冒顿说“:想得到单于的一位阏氏。”冒顿又问左右,左右都愤怒地说:“东胡太无理,竟敢要阏氏,请让我们去攻打。”冒顿却说“:与别人是邻国何必在乎一个女子呢?”便选了一位所爱的阏氏给了东胡。
东胡王愈发骄傲,不断向西侵犯。
东胡与匈奴之间有一片荒无人烟的空地,方圆上千里,双方只在各自边境筑有哨所。
东胡派使者对冒顿说“:我们边界哨所以外的那方空地,你们匈奴不能去,我们想获得它。”冒顿征求群臣意见,有人说:“这是片被弃的空地,给他们算了。”冒顿勃然大怒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给予别人!”那些主张给予的人都被他杀了。
冒顿翻身上马,传令全国:凡畏缩不前者一律处斩。
于是向东奔袭东胡。
东胡当初轻视冒顿,并无防备。
冒顿大军一到,很快大败东胡军,消灭了东胡王,将其民众畜产掳为己有。
征东胡回师,又向西攻击赶走了月氏,向南兼并了楼烦、白羊所居河南之地,将秦朝派蒙恬夺取的匈奴故地全部收复,与汉的边关推进到原来的河南旧塞,直到朝那、肤施一带,接着又侵入燕、代等地。
当时,汉正与项羽相争,中国疲于内战,所以冒顿得以自强,手下的军队达到三十多万人。
从淳维到头曼千余年间,匈奴时大时小,几经分裂离散,所以其世系不可得知无法确定。
但到冒顿时,匈奴最为强大,降服了所有的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此后的世系、姓氏、官号都能得知而被记载下来了。
单于姓挛革是氏,在其国内被称为“碯犁孤涂单于”。
匈奴称天为“碯犁”,称子为“孤涂”,所谓单于,即广大的样子,就是说像天一样广大。
设置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匈奴称贤为“屠耆”,所以一般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从左右贤王以下到当户,大官拥有一万多骑兵,小官也有数千,共有二十四官长,名号立为“万骑”。
其大臣都是世袭的。
呼衍氏、兰氏,后来的须卜氏,这三姓是他们的贵族。
各左王率部住在东边,直到上谷以东,和秽貉、朝鲜接壤;各右王率部住在西边,直到上郡以西,和氐、羌相接;而单于的王庭,正好对着代、云中一带。
他们各有份地,逐水草转移迁徙。
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的地盘最大,左右骨都侯辅政。
那二十四长,也各自设置了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
每年正月,各位君长聚会于单于王庭,举行祭祀。
五月,在龙城举行盛大集会,祭祀其祖先、天地、鬼神。
秋天,马养肥了,又在碼林大规模集会,考计人口、畜产之数。
其法律规定,企图杀人者只要刀拔出一尺即应被处死,犯盗窃罪的没收家财;如有罪,轻者处以“轧”刑,重者处死。
坐牢最长不超过十天,一国的囚徒也不过数人。
单于清早便走出营帐,去拜初升的太阳,夜晚则拜月亮。
其座次以左为尊,面向北方。
择日重视戊日和己日。
其送葬,有棺椁、金银、衣裳,但没有坟上植树和服丧之礼;单于死后,其亲近宠爱的臣子和妻妾殉葬的,多至数十上百人。
发动战事常以月亮为准,月圆光亮就进攻,月亮亏缺则退兵。
其攻战时,斩一敌首赐给一大杯酒,而抢得的战利品则给予各人,捉到俘虏则作为奴婢。
所以他们作战时,人人都是为利而战,善于引诱敌人加以包围。
为了追逐战利品,一地开仗,他们就像鸟一样飞集拢来;而一旦战败,则土崩瓦解风流云散。
战斗中若能将战死的同伴的尸体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