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汉书》志·律历志上
《虞书》说“统一了律、度、量、衡”,这是为了使远近一致而使百姓有所凭信。从伏羲画八卦,数字就由此而起,到黄帝、尧、舜时就部齐全了。三代时研习古事,度量衡制度更加明晰了。周朝衰亡失去了控制,孔子就陈述后代帝王应遵守的准则,说道:“要小心对待斤两与斗斛,慎重对待丈和尺,重整被罢免的官员,举荐人才,天下的政治就可行了。”汉朝建立后,北平侯张苍最先确定律法和历法,孝武帝时乐官又进行了考正。到元始年间王莽把持朝政,想沽名钓誉,就征召了天下通晓钟律的一百多人,叫羲和刘歆等人主持领导分条上奏,所说的最为详细。所以删除其中不确切的话,选取其中正确的意义,把它们写成篇章。
一叫完备数字,二叫和协乐音,三叫详细长短标准,四叫标准量器,五叫称量物体轻重工具。或三或五,加以参合,加以改变,考察古今,验证物体,协调听觉,查考经传,都得到了
确实,没有不一致的。
数就是一、十、百、千、万,是用来计算统计事物,顺应人的性命的规则。《尚书》说:“首先要建立算数来命名万物。”原本产生于黄钟的律敷,从一开始,用三来乘,再用三来乘,……经过十二次相乘的数字,得十七万匕千一百四十七,即一乘以三的十一次方,五行的数字都齐备了。它的计算方法是用竹子,直径一分,长六寸,用二百七十一枚就形成六角,是一握的数量。直径就像十二律六阳中黄钟的十分之一,长度就像六阴中林钟音律的长度。它的数字是用《周易》中大衍之数是五、十,其用数为四十九,就成为阳六爻,从而形成六爻周转流行的景象。推演历术、产生律吕、制作器物,用规来画圆,用矩来画方,称量物体,量知多少,窥探幽深,求索隐微,勾画描绘致深致远的事物,没有不用数的。测量长短可以不差毫,容量多少不差圭撮,称量轻重不差黍累。记数超过了一的,和超过了十的,长大于一百的,大小超过一千的,演算超过一万的,计算都在于算数的方法。公布天下,是小学的准则。职责在于太史,羲和掌管‘芦。
声,是宫、商、角、征、羽。制作音乐,是用来调谐八音,净化人不正当的心意,完整他们端正的秉性,改变风气转换习俗的。八种乐器包括:用土做的叫埙,用匏做的叫笙,用皮做的叫鼓,用竹做的叫管,用丝做的叫弦,用石做的叫磬,用金属做的叫钟,用木做的叫祝。五声调和,八音和谐,音乐就成了。商是声音最显著的,物质成熟后可以明显地测量。角,就是触,植物冲破地面长出来的,是幼苗长出的尖叶。宫,就是中,处在中央,四方畅通,首先开始,是四声中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征,就是祉,物体盛大就产生福祉。羽,就是字,物体都聚集隐藏在宇宙下面。声音,就是以宫为中间,从角慢慢开始,到征逐渐强大,而到商就更显著了,到羽就扩大到了整个宇宙,所以四声成为五音了。用五行来和配,那么角就是木,在五常中是仁,在五事中就是貌。商就是金、是义、是言,征就是火、是礼、是视,羽就是水、是智、是听,宫就是土、是信、是思。如果从君、臣、民、事、物方面来说,那么宫就是君,商就是臣,角就是民,征就是事,羽就是物。此唱彼和,互相呼应,所以用君臣的地位来论说是事物的本体。
五声的根本,产生于黄钟的律音。以九寸作为宫调,或增或减,用来确定商、角、征、羽。九和六错杂交替,是阴和阳互相呼应的结果。律有十二,其中六阳为律,六阴为吕。律是用来统领气息模仿事物的,一叫做黄钟,二叫太蔟,三叫姑洗,四叫蕤宾,五叫夷贝0,六叫无射。吕是用来集中天阳以发出气息,一叫做林钟,二叫做南吕,三叫做应钟,四叫做大吕,五叫做夹钟,六叫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