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广告x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六十七

◎ 白居易(十二)

    ◇ 初授拾遗献书  五月八日,翰林学士将仕郎守左拾遗臣白居易顿首顿首谨昧死奉书於旒?之下:臣伏奉前月二十八日恩制,除授臣左拾遗前充翰林院学士者。臣与崔群同状陈谢,但言忝冒,未吐衷诚。今者再黩宸严,伏惟重赐详览。臣按《六典》: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凡发令举事有不便於时、不合於道者,小则上封,大则廷诤。其选甚重,其秩甚卑,所以然者,抑有由也。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故拾遗之?,所以卑其秩者,使位未足惜,身未足爱也;所以重其选者,使上不忍负恩,下不负忍心也。夫位不足惜,恩不忍负,然後能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此国朝?拾遗之本意也。由是而言,岂小臣愚劣暗懦所宜居之哉?况臣本乡里竖儒,府县走吏,委心泥滓,绝望烟霄。岂意圣慈,擢居近职,每宴饫无不先及,每庆赐无不先沾,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朝惭夕惕,已逾半年,尘旷渐深,忧愧弥剧。未伸微效,又擢清班。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今陛下肇建皇极,初受鸿名,夙夜忧勤,以求致理,每施一致举一事,无不合於道便於时,故天下之心,禺禺然日有望於太平也。然今後万一事有不便於时者,陛下岂不欲闻之乎?万一政有不合於道者,陛下岂不欲革之乎?倘陛下言动之际,诏令之间,小有遗阙,稍关损益,臣必密陈所见,潜献所闻,但在圣心裁断而已。臣又职在中禁,不同外司,欲竭愚衷,合先陈露。伏希天鉴深察赤诚,无任感恩欲报恳款屏营之至。谨言。

    ◇ 论制科人状

  近日内外官除改及制科人等事宜。  右,臣伏见内外官近日除改,人心甚警,远近之情,不无忧惧,喧喧道路,异口同音。皆云制举人牛僧孺等三人以直言时事,恩奖登科,被落第人怨谤加诬,惑乱中外,谓为诳妄,斥而逐之,故并出为关外官;杨於陵以考策敢收直言者,故出为广府节度;韦贯之同所坐,故出为果州刺史;裴?以覆策又不退直言者,故免内职除户部侍郎;王涯同所坐,出为虢州司马;卢坦以数举事为人所恶,因其弹奏小误,得以为名,故黜为左庶子;王播同之,亦停知杂。

  臣伏以裴?、王涯、卢坦、韦贯之等,皆公忠正直,内外咸知,所宜授以要权,致之近地。故比来众情私相谓曰:「此数人者,皆人之望也。若数人进,则必君子之道长;若数人退,则必小人之道行。欲卜时事之否臧,在数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