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九十九

◎ 邱光庭  光庭,吴兴人。吴越时官国子博士。    ◇ 海潮论(并序)

  夫元功美宰,神物混成,不可以智知,不可以情诘者。圣人皆置之度外,略而不论。而後之学者,独以不论海潮为阙事,多著文以穷之。今其遗文得见者三数家。《山海经》以「海鳅出入穴而为潮」,王充《论衡》以「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而为潮」,窦叔蒙《海涛志》以「月水之宗,月有亏盈,水随消长而为潮」。卢肇《海潮赋》以「日出入於海,冲击而为潮」。斯乃俱无据验,各以其意而为言也。然而潮之所生元矣。寻其源而不可究其极,睹其末而不可窥其端。苟或是非,无所勘会。唯其近理,则谓得之。今观诸家之说。咸尽乎善,不可备陈其短。辄以管见自立一家之言,名曰《海潮论》。其意以为水之性,?能流湿润下,不能乍盈乍虚。静而思之,直以地有动息上下,致其海有潮汐耳。乃立渔翁隐者更相答,凡四十问,分为十篇,成一卷,冀其穷理尽性,多言或中者也。又以析理之书,不宜染尚文字,但以理明义白为善也。故今之所论,直言其归趣而已,所贵精微朗畅,览读无烦者焉。

    ◇ 论潮汐由来大略  东海渔翁访於西山隐者曰:「余生於海上,若风雨?霞雷电霜雪之自(自者所从来之谓也),余皆略知宗旨矣。至於海潮之来,朝闻夕见,终莫晓其所由然也。遐观竹帛(古者未有纸、或书於竹简,或书缯帛,故呼经史为竹帛),博考古今,海经(夏禹治水之时记山川百物,其书名《山海经》也)论衡之文(後汉王充著书考论物理,其书名曰《论衡》),窦氏(浙东处士窦叔蒙著《海涛志》)卢侯之说(袁州刺史卢肇著《海潮赋》),虽多端指谕,咸於义未安。闻君子志学能文,精智辩物。愿为余明白而陈之。」西山隐者曰:「仆岩居林处,遥海远江,安能知涛潮之所起乎?且天地广大,谁能睹其根源!请为子远取诸经,近取诸物以考之。虽其至广至大,亦不能逃於理矣。今按《易》称『水流湿』(《周易》乾卦之文),《书》称『水润下』(《尚书·洪范》之文),俱不言水能盈缩。斯则圣人之情可见矣。水既不能盈缩,则海之潮汐(音夕,潮之落也,今人呼为泽),不由於水,盖由於也。地之所处,於大海之中,随气出入而上下(音暇,後意同者皆仿此)。气出则地下,气入则地上。地下则沧海之水入於江河,地上则江河之水归於沧海。入於於江河之谓潮,归於沧海之谓汐。此潮汐之大略备矣。」问曰:「古今言潮汐者多矣,皆以海水盈缩而为之,未有言由地之上下者也。子之独见,深得其源。然其必非海水之盈缩,从何理以知之?」答曰:「视百川则知之矣。百川亦水也,不能盈缩(此破窦氏言」月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