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
新版地垫
广告x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十三

◎ 陆希声

  希声,苏州吴人。商州刺史郑愚表为属,召为右拾遗,擢景歙州刺史。昭宗时入为给事中,拜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少师罢。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

    ◇ 唐太子校书李观文集序

  贞元中,天子以文化天下,天下翕然兴於文。文之尢高者李元宾观、韩退之愈。始元宾举进士,其文称居退之之右。及元宾死,退之之文日益高。今之言文章,元宾反出退之之下。论者以元宾早世,其文未极,退之穷老不休,故能卒擅其名。予以为不然。要之所得不同,不可以相上下者。文以理为本,而辞质在所尚。元宾尚於辞,故辞胜其理;退之尚於质,故理胜其辞。退之虽穷老不休,终不能为元宾之辞。假使元宾後退之之死,亦不能及退之之质。此所以不相见也。夫文兴於唐虞,而隆於周汉。自明帝後,文体浸弱,以至於魏晋宋齐梁隋,嫣然华媚,无复筋骨。唐兴,犹袭隋故态。至天后朝,陈伯玉始复古制,当世高之。虽博雅典实,犹未能全去谐靡。至退之乃大革流弊,落落有老成之风。而元宾则不古不今,卓然自作一体,激扬发越,若丝竹中有金石声。每篇得意处,如健马在御,蹀蹀不能止。其所长如此,得不谓之雄文哉?自广明丧乱,天下文集略尽。予得元宾文於汉上,惜其恐复磨灭,因条次为三编,论其意以冠於首。大顺元年十月日,给事中陆希声序。    ◇ 道德真经传序

  大道隐,世教衰,天下方大乱。当是时,天必生圣人。圣人忧斯民之不底於治,而扶衰救乱之术作。周之末世其几矣。於是仲尼阐三代之文,以扶其衰。老氏据三皇之质,以救其乱。其揆一也。盖仲尼之术兴於文,文以治情。老氏之术本於质,质以复性。性情之极,圣人所不能异。文质之变,万世所不能一也。《易》曰「显诸仁」,以文为教之谓也。文之为教其事彰,故坦然明白。坦然明白,则雅言者详矣。《易》曰「藏诸用」,以质为教之谓也。质之为教其理微,故深不可识。深不可识,则妄作者众矣。夫惟老氏之术,道以为体,名以为用,无为无不为,而格於皇极者也。杨、朱宗老氏之体,失於不及,以至於贵身贱物。庄周述老氏之用,失於太过,故务欲绝圣弃智。申韩失老氏之名,而弊於苛缴刻急。王何失老氏之道,而流於虚无放诞。此六子者,皆老氏之罪人也。而世因谓老氏之指,其归不合於仲尼。故訾其名,则曰扌追提仁义,绝灭礼乐。病其道,则曰独任清虚,何以为治。於戏!世之迷,其来远矣。是使老氏受诬於千载,道德不行於当世,良有以也。且老氏本原天地之始,历陈古今之变,先明道德,次说仁义,下陈礼乐之失,刑政之烦,语其驯致而然耳。其秉要执本,在乎情性之极。故其道始於身心刑於家国,以施於天下。如此其备也,而惑者尚多云云,岂不谓厚诬哉?

  昔伏羲氏画八卦象万物,穷性命之理,顺道德之和。老氏亦先天地,本阴阳,推性命之极,原道德之奥。此与伏羲同其原也。文王观大易九六之动,贵刚尚变,而要之以中。老氏亦察大易七八之正,致柔守静,而统之以大。此与文王通其宗也。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导斯民以仁义之教。老氏亦拟议伏羲,弥纶黄帝,冒天下以道德之化。此与孔子合其权也。此三君子者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