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集解漢書百官表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索隱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國轉販,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貴賤相權輸,歸于京都,故命曰「平準」。
漢興,接秦之獘,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一〕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二〕於是為秦錢重難用,〔三〕更令民鑄錢,〔四〕一黃金一斤,〔五〕約法省禁。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踊騰糶,〔六〕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七〕
〔一〕索隱天子駕駟馬,其色宜齊同。今言國家貧,天子不能具鈞色之駟馬。漢書作「醇駟」,醇與純同,純一色也。或作「騂」,非也。
〔二〕集解如淳曰:「齊等無有貴賤,故謂之齊民。若今言『平民』矣。」晉灼曰:「中國被教之民也。」蘇林曰:「無物可蓋藏也。」
〔三〕索隱顧氏按:古今注云「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四〕集解漢書食貨志曰:「鑄榆莢錢。」索隱食貨志云「鑄莢錢」。按:古今注云榆莢錢重三銖,錢譜云文為「漢興」也。
〔五〕索隱按:如淳云「時以錢為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又臣瓚下注云「秦以一溢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是其義也。
〔六〕集解李奇曰:「稽,貯滯也。」如淳曰:「稽,考也。考校市物價,貴賤有時。」晉灼曰:「踊,甚也。言計市物賤而豫益蓄之也。物貴而出賣,故使物甚騰也。漢書『糶』字作『躍』。」索隱李奇云「稽,貯滯」。韋昭云「稽,留待也」。稽字當如李韋二釋。晉灼及馬融訓稽為計及考,於義為疏。如淳云「踊騰猶低昂也。低昂者,乍賤乍貴也」。今按:漢書「糶」字作「躍」者,謂物踊貴而價起,有如物之騰躍而起也。然糶者出賣之名,故食貨志云「大熟則上糶三而舍一」是也。
〔七〕集解瓚曰:「秦以一溢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時,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然市井之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川園池市井〔一〕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湯沐邑,皆各為私奉養焉,不領於天下之經費〔二〕。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三〕歲不過數十萬石。
〔一〕正義古人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故言市井也。
〔二〕索隱按:經訓常。言封君已下皆以湯沐邑為私奉養,故不領入天子之常稅,為一年之費也。
〔三〕索隱按:中都猶都內也,皆天子之倉府。以給中都官者,即今太倉以畜官儲是也。
至孝文時,莢錢益多,輕,〔一〕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令民縱得自鑄錢。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二〕富埒天子,〔三〕其後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
〔一〕集解如淳曰:「如榆莢也。」
〔二〕索隱按:即訓就。就山鑄錢,故下文云「銅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
〔三〕集解徐廣曰:「埒者,際畔。言鄰接相次也。」駰按:孟康曰「富與天子等而微減也。或曰埒,等也」。
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一〕
〔一〕索隱按:漢書食貨志云文帝用晁錯言,「令人入粟邊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石,為大庶長;各以多少為差」。
孝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脩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民;及徒復作,得輸粟縣官以除罪。益造苑馬以廣用,〔一〕而宮室列觀輿馬益增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