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索隱按:序傳孟嘗君第十四,而此傳為第十五,蓋後人差降之矣。
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獘何以異哉!
孟軻,騶人也。〔一〕受業子思之門人。〔二〕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三〕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後有騶子之屬。
〔一〕索隱軻音苦何反,又苦賀反。鄒,魯地名。又云「邾」,邾人徙鄒故也。正義軻字子輿,為齊卿。鄒,兗州縣。
〔二〕索隱王劭以「人」為衍字,則以軻親受業孔伋之門也。今言「門人」者,乃受業於子思之弟子也。
〔三〕索隱孟子有萬章、公明高等,蓋並軻之門人也。萬,姓;章,名。
齊有三騶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