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一〕張良者,〔二〕其先韓人也。〔三〕大父開地,〔四〕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五〕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六〕
〔一〕索隱韋昭云「留,今屬彭城」。按:良求封留,以始見高祖於留故也。正義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五里。今城內有張良廟也。」
〔二〕索隱漢書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謐並以良為韓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賊急,乃改姓名。而韓先有張去疾乃張譴,恐非良之先代。
〔三〕索隱良既歷代相韓,故知其先韓人。顧氏按:後漢書云「張良出於城父」,城父縣屬潁川也。正義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郟城縣東三十里,韓(里)〔地〕也。」
〔四〕集解應劭曰:「大父,祖父。開地,名。」
〔五〕集解韓系家及系本作桓惠王。
〔六〕索隱謂大父及父相韓五王,故云五代。
良嘗學禮淮陽。〔一〕東見倉海君。〔二〕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三〕擊秦皇帝博浪沙中,〔四〕誤中副車。〔五〕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一〕正義今陳州也。
〔二〕集解如淳曰:「秦郡縣無倉海。或曰東夷君長。」索隱姚察以武帝時東夷穢君降,為倉海郡,或因以名,蓋得其近也。正義漢書武帝紀云「〔元朔〕元年,東夷穢君南閭等降,為倉海郡,今貊穢國」,得之。太史公修史時已降為郡,自書之。括地志云:「穢貊在高麗南,新羅北,東至大海西。」
〔三〕集解服虔曰:「狙,伺候也。」應劭曰:「狙,七預反,伺也。」徐廣曰:「伺候也,音千恕反。」索隱按:應劭云「狙,伺也。」一曰狙,伏伺也,音七豫反。謂狙之伺物,必伏而候之,故今云「狙候」是也。
〔四〕索隱服虔云「地在陽武南」。按:今浚儀西北四十里有博浪城。正義晉地理記云「鄭陽武縣有博浪沙」。按:今當官道也。
〔五〕索隱按:漢官儀天子屬車三十六乘。屬車即副車,而奉車郎御而從後。
良嘗閒從容〔一〕步游下邳〔二〕圯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