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2025锦囊
广告x

《史記》·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索隱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聖人為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正義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於夫子,可謂至聖,故為世家。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一〕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二〕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四〕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五〕生而首上圩頂,〔六〕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一〕集解徐廣曰:「陬音騶。孔安國曰『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索隱陬是邑名,昌平,鄉號。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里也。正義括地志云:「故鄒城在兗州泗水縣東南六十里。昌平山在泗水縣南六十里。孔子生昌平鄉,蓋鄉取山為名。故闕里在泗水縣南五十里。輿地志云鄒城西界闕里有尼丘山。」按:今尼丘山在兗州鄒城,闕里即此也。括地志云:「兗州曲阜縣魯城西南三里有闕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廟。伍緝之從征記云闕里背邾面泗,即此也。」按:夫子生在鄒,長徙曲阜,仍號闕里。

  〔二〕索隱家語:「孔子,宋微子之後。宋襄公生弗父何,以讓弟厲公。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親盡,別為公族,姓孔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睪夷。睪夷生防叔,畏華氏之逼而奔魯,故孔氏為魯人也。」

  〔三〕正義括地志云:「叔梁紇廟亦名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趾。地理志云魯縣有尼丘山,有叔梁紇廟。」

  〔四〕索隱家語云「梁紇娶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顏氏徵在,從父命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蓋謂梁紇老而徵在少,非當壯室初笄之禮,故云野合,謂不合禮儀。故論語云「野哉由也」,又「先進於禮樂,野人也」,皆言野者是不合禮耳。正義男八月生齒,八歲毀齒,二八十六陽道通,八八六十四陽道絕。女七月生齒,七歲毀齒,二七十四陰道通,七七四十九陰道絕。婚姻過此者,皆為野合。故家語云「梁紇娶魯施氏女,生九女,乃求婚於顏氏,顏氏有三女,小女徵在」。據此,婚過六十四矣。

  〔五〕索隱公羊傳「襄公二十一年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今以為二十二年,蓋以周正十一月屬明年,故誤也。後序孔子卒,云七十二歲,每少一歲也。

  〔六〕索隱圩音烏。頂音鼎。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正義括地志云:「女陵山在曲阜縣南二十八里。干寶三日紀云『徵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山之空竇中。無水,當祭時酒掃以告,輒有清泉自石門出,足以周用,祭訖泉枯。今俗名女陵山』。」

  丘生而叔梁紇死,〔一〕葬於防山。〔二〕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三〕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四〕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五〕蓋其慎也。〔六〕郰人〔

  七〕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一〕索隱家語云生三歲而梁紇死。

  〔二〕正義括地志云:「防山在兗州曲阜縣東二十五里。禮記云孔子母合葬於防也。」

  〔三〕索隱謂孔子少孤,不的知父墳處,非謂不知其塋地。徵在笄年適於梁紇,無幾而老死,是少寡,蓋以為嫌,不從送葬,故不知墳處,遂不告耳,非諱之也。

  〔四〕正義俎豆以木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大夫以上赤雲氣,諸侯加象飾足,天子玉飾也。

  〔五〕正義括地志云:「五父衢在兗州曲阜縣西南二里,魯城內衢道也。」

  〔六〕集解徐廣曰:「魯縣有闕里,孔子所居也。又有五父之衢也。」索隱謂孔子不知父墓,乃且殯其母於五父之衢,是其謹慎也。正義慎謂以紼引棺就殯所也。

  〔七〕正義上音鄒。

  孔子要絰,〔一〕季氏饗士,孔子與往。〔二〕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退。

  〔一〕索隱家語「孔子之母喪,既練而見」,不非之也。今此謂孔子實要絰與饗,為陽虎所絀,亦近誣矣。一作「要經」。要經猶帶經也,故劉氏云嗜學之意是也。

  〔二〕正義與音預。季氏為饌飲魯文學之士,孔子與迎而往,陽虎以孔子少,故折之也。

  孔子年十七,魯大夫孟釐子病且死,〔一〕誡其嗣懿子曰:「孔丘,聖人之後,〔二〕滅於宋。〔三〕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讓厲公。〔四〕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五〕三命茲益恭,故鼎銘云:〔六〕『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七〕循牆而走,〔八〕亦莫敢余侮。〔九〕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一〇〕其恭如是。吾聞聖人之後,雖不當世,必有達者。〔一一〕今孔丘年少好禮,其達者歟?吾即沒,若必師之。」及釐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一二〕往學禮焉。是歲,季武子卒,平子代立。

  〔一〕索隱昭公七年左傳云「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及其將死,召大夫」云云。按:謂病者,不能禮為病,非疾困之謂也。至二十四年僖子卒,賈逵云「仲尼時年三十五矣」。是此文誤也。

  〔二〕集解服虔曰:「聖人謂商湯。」

  〔三〕集解杜預曰:「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為宋華督所殺,其子奔魯也。」

  〔四〕集解杜預曰:「弗父何,孔父嘉之高祖,宋愍公之長子,厲公之兄也。何嫡嗣,當立,以讓厲公也。」

  〔五〕集解服虔曰:「正考父,弗父何之曾孫。」

  〔六〕集解杜預曰:「三命,上卿也。考父廟之鼎。」

  〔七〕集解服虔曰:「僂,傴,俯,皆恭敬之貌也。」

  〔八〕集解杜預曰:「言不敢安行。」

  〔九〕集解杜預曰:「其恭如是,人亦不敢侮慢。」

  〔一〇〕集解杜預曰:「於是鼎中為饘粥。饘粥,餬屬。言至儉也。」

  〔一一〕集解王肅曰:「謂若弗父何,殷湯之後,而不繼世為宋君也。」杜預曰:「聖人之後,有明德而不當大位,謂正考父。」

  〔一二〕索隱左傳及系本,敬叔與懿子皆孟僖子之子,不應更言「魯人」,亦太史公之疏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