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2025吉祥物
广告x

《史記》·史記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大宛〔一〕之跡,〔二〕見自張騫。張騫,漢中人。〔三〕建元中為郎。是時天子問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四〕以其頭為飲器,〔五〕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無與共擊之。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六〕乃募能使者。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故)胡奴甘父〔七〕俱出隴西。經匈奴,〔八〕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一〕索隱音菀,又於袁反。

  〔二〕正義漢書云:「大宛國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東至都護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括地志云:「率都沙郍國亦名蘇對沙郍國,本漢大宛國。」

  〔三〕索隱陳壽益部耆舊傳云:「騫,漢中成固人。」

  〔四〕正義氏音支。涼、甘、肅、瓜、沙等州,本月氏國之地。漢書云「本居敦煌、祈連閒」是也。

  〔五〕集解韋昭曰:「飲器,椑榼也。單于以月氏王頭為飲器。」晉灼曰:「飲器,虎子之屬也。或曰飲酒器也。」索隱椑音白迷反。榼音苦盍反。案:謂今之偏榼也。正義漢書匈奴傳云:「元帝遣車騎都尉韓昌、光祿大夫張猛與匈奴盟,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

  〔六〕索隱更,經也。音羹。

  〔七〕集解漢書音義曰:「堂邑氏,姓;胡奴甘父,字。」索隱案:謂堂邑縣人家胡奴名甘父也。下云「堂邑父」者,蓋後史家從省,唯稱「堂邑父」而略「甘」字。甘,或其姓號。

  〔八〕索隱謂道經匈奴也。

  居匈奴中,益寬,騫因與其屬亡鄉月氏,西走數十日至大宛。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曰:「若欲何之?」騫曰:「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大宛以為然,遣騫,〔一〕為發導繹,抵康居,〔二〕康居傳致大月氏。〔三〕大月氏王已為胡所殺,立其太子為王。〔四〕既臣大夏而居,〔五〕地肥饒,少寇,志安樂,又自以遠漢,殊無報胡之心。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六〕

  〔一〕索隱謂大宛發遣騫西也。

  〔二〕索隱為發道驛抵康居。發道,謂發驛令人導引而至康居也。導音道。抵,至也。居音渠也。正義抵,至也。居,其居反。括地志云:「康居國在京西一萬六百里。其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酒國也。」

  〔三〕正義此大月氏在大宛西南,於媯水北為王庭。漢書云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

  〔四〕集解徐廣曰:「一云『夫人為王』,夷狄亦或女主。」索隱案:漢書張騫傳云「立其夫人為王」也。

  〔五〕索隱既臣大夏而君之。謂月氏以大夏為臣,而為之作君也。正義既,盡也。大夏國在媯水南。

  〔六〕集解漢書音義曰:「要領,要契。」索隱李奇云「要領,要契也」。小顏以為衣有要領。劉氏云「不得其要害」,然頗是其意,於文字為疏者也。

  留歲餘,還,並南山,〔一〕欲從羌中歸,〔二〕復為匈奴所得。留歲餘,單于死,〔三〕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漢拜騫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四〕

  〔一〕正義並,白浪反。南山即連終南山,從京南東至華山過河,東北連延至海,即中條山也。從京南連接至蔥嶺萬餘里,故云「並南山」也。西域傳云「其南山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