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2025锦囊
广告x

《史記》·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一〕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二〕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三〕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四〕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一〕正義尺證反。

  〔二〕集解徐廣曰:「世本云老童生重黎及吳回。」譙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隱卷章名老童,故系本云「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案:左氏傳少昊氏之子曰重,顓頊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云「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故楚及司馬氏皆重黎之後,非關少昊之重」。愚謂此解為當。

  〔三〕索隱此重黎為火正,彼少昊氏之後重自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

  〔四〕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一〕其長一曰昆吾;〔二〕二曰參胡;〔三〕三曰彭祖;〔四〕四曰會人;〔五〕五曰曹姓;〔六〕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七〕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八〕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一〕集解干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余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閒,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胸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注記者之不妄也。天地云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嘗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索隱系本云:「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

  〔二〕集解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衛是也。」索隱長曰昆吾。系本云:「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又曰:「昆吾者,衛是。」宋忠曰:「昆吾,國名,己姓所出。」左傳曰:「衛侯夢見披髮登昆吾之觀。」按:今濮陽城中有昆吾臺。正義括地志云:「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里,臺在縣西百步,即昆吾墟也。」

  〔三〕集解世本曰:「參胡者,韓是也。」索隱系本云:「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參胡者,韓是。」宋忠曰:「參胡,國名,斟姓,無後。」

  〔四〕集解虞翻曰:「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索隱系本云:「三曰籛鏗,是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云:「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正義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國也。外傳云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云名翦。神仙傳云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

  〔五〕集解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索隱系本云:「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鄶國也。」正義括地志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里。毛詩譜云『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

  〔六〕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隱系本云:「五曰安,是為曹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諸曹所出。」正義括地志云:「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里,史記云邾子,曹姓也。」

  〔七〕索隱系本云:「六曰季連,是為羋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羋姓所出,楚之先。」羋音彌是反。羋,羊聲也。

  〔八〕集解孫檢曰:「一作『祖』。」索隱沮音才敘反。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一〕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一〕集解徐廣曰:「在南郡枝江縣。」正義潁容(云)傳例云:「楚居丹陽,今枝江縣故城是也。」括地志云:「歸州巴東縣東南四里歸故城,楚子熊繹之始國也。又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輿地志云秭歸縣東有丹陽城,周迴八里,熊繹始封也。」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一〕熊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二〕為後。熊楊生熊渠。

  〔一〕索隱一作「黮」,音土感反。音但,與「亶」同字,亦作「亶」。

  〔二〕索隱鄒誕本作「熊鍚」。一作「煬」。

  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閒民和,乃興兵伐庸、〔一〕楊粵,〔二〕至于鄂。〔三〕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四〕中子紅為鄂王,〔五〕少子執疵為越章王,〔六〕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一〕集解杜預曰:「庸,今上庸縣。」正義括地志云:「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昔周武王伐紂,庸蠻在焉。」

  〔二〕索隱有本作「楊雩」,音吁,地名也。今音越。譙周亦作「楊越」。

  〔三〕正義五各反。劉伯莊云:「地名,在楚之西,後徙楚,今東鄂州是也。」括地志云:「鄧州向城縣南二十里西鄂故城是楚西鄂。」

  〔四〕集解張瑩曰:「今江陵也。」索隱系本「康」作「庸」,「亶」作「袒」。地理志云江陵,南郡之縣也。楚文王自丹陽徙都之。

  〔五〕集解九州記曰:「鄂,今武昌。」索隱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從下文熊摯紅讀也。古史考及鄒氏、劉氏等音無藝經,恐非也。正義括地志云:「武昌縣,鄂王舊都。今鄂王神即熊渠子之神也。」

  〔六〕索隱系本無執字,越作「就」。

  後為熊毋康,〔一〕毋康蚤死。熊渠卒,子熊摯紅立。〔二〕摯紅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三〕熊延生熊勇。

  〔一〕集解徐廣曰:「即渠之長子。」

  〔二〕索隱如此史意即上鄂王紅也。譙周以為「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長子摯有疾,少子熊延立」。此云「摯紅卒,其弟殺而自立,曰熊延」。欲會此代系,則翔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汉程国学app下载
用户反馈
  • 基本信息

  • 问题类型

  • 问题描述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