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正義姚承云:「儒謂博士,為儒雅之林,綜理古文,宣明舊藝,咸勸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太史公曰:余讀功令,〔一〕至於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歎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關雎作,幽厲微而禮樂壞,諸侯恣行,政由彊國。故孔子閔王路廢而邪道興,於是論次詩書,修起禮樂。適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二〕世以混濁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餘君〔三〕無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獲麟,曰「吾道窮矣」。故因史記作春秋,以當王法,其辭微而指博,後世學者多錄焉。〔四〕
〔一〕索隱案:謂學者課功著之於令,即今學令是也。
〔二〕正義鄭玄云:「魯哀公十一年。是時道衰樂廢,孔子還,修正之,故雅頌各得其所也。」
〔三〕索隱案:後之記者失辭也。案家語等說,云孔子歷聘諸國,莫能用,謂周、鄭、齊、宋、曹、衛、陳、楚、杞、莒、匡等。縱歷小國,亦無七十餘國也。
〔四〕集解徐廣曰:「錄,一作『繆』。」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一〕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見。故子路居衛,〔二〕子張居陳,〔三〕澹臺子羽居楚,〔四〕子夏居西河,〔五〕子貢終於齊。〔六〕如田子方、段干木、吳起、禽滑釐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是時獨魏文侯好學。後陵遲以至于始皇,天下並爭於戰國,懦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閒,學者獨不廢也。於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
〔一〕索隱案:子夏為魏文侯師。子貢為齊、魯聘吳、越,蓋亦卿也。而宰予亦仕齊為卿。餘未聞也。
〔二〕集解案:仲尼弟子列傳子路死於衛,時孔子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