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史記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一〕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二〕

  〔一〕索隱蘇秦字季子,蓋蘇忿生之後,己姓也。譙周云:「秦兄弟五人,秦最少。兄代,代弟厲及辟、鵠,並為游說之士。」此下云「秦弟代,代弟厲」也。正義戰國策云:「蘇秦,雒陽乘軒里人也。」藝文志云蘇子三十一篇,在縱橫流。敬王以子朝之亂從王城東遷雒陽故城,乃號東周,以王城為西周。

  〔二〕集解徐廣曰:「潁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駰案:風俗通義曰「鬼谷先生,六國時從橫家」。索隱按: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並有鬼谷墟,蓋是其人所居,因為號。又樂壹注鬼谷子書云「蘇秦欲神祕其道,故假名鬼谷」。

  出游數歲,大困而歸。〔一〕兄弟嫂妹妻妾竊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業,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二〕之。曰:「夫士業已屈首受書,〔三〕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於是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四〕曰:「此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求說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之。〔五〕弗信。

  〔一〕索隱按:戰國策此語在說秦王之後。

  〔二〕索隱音遍官二音。按:謂盡觀覽其書也。

  〔三〕索隱按:謂士之立操。業者,素也,本也。言本已屈首低頭,受書於師也。

  〔四〕集解戰國策曰:「乃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鬼谷子有揣摩篇也。索隱戰國策云「得太公陰符之謀」,則陰符是太公之兵符也。揣音初委反,摩音姥何反。鄒誕本作「揣靡」,靡讀亦為摩。王劭云「揣情、摩意是鬼谷之二章名,非為一篇也」。高誘曰「揣,定也。摩,合也。定諸侯使讎其術,以成六國之從也」。江邃曰「揣人主之情,摩而近之」,其意當矣。

  〔五〕索隱謂王之左右素慣習知秦浮說,多不中當世,而以為蘇秦智識淺,故云「少之」。劉氏云:「少謂輕之也。」

  乃西至秦。秦孝公卒。說惠王曰:「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一〕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二〕此天府也。〔三〕以秦士民之眾,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秦王曰:「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方誅商鞅,疾辯士,弗用。

  〔一〕正義東有黃河,有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關;南山及武關、嶢關;西有大隴山及隴山關、大震、烏蘭等關;北有黃河南塞:是四塞之國,被山帶渭(又)〔以〕為界。地里。江(渭)〔謂〕岷江,〔西從〕渭州隴山之西南流入蜀,東至荊陽入海也。河謂黃河,從同州小積石山東北流,至勝州即南流,至華州又東北流,經魏、滄等州入海。各是萬里已下。

  〔二〕索隱按:謂代郡馬邑也。地理志代郡又有馬城縣。一云代馬,謂代郡兼有胡馬之利。

  〔三〕索隱按:周禮春官有天府。鄭玄曰:「府,物所藏。言天,尊此所藏若天府然。」

  乃東之趙。趙肅侯令其弟成為相,號奉陽君。奉陽君弗說之。

  去游燕,歲餘而後得見。說燕文侯〔一〕曰:「燕東有朝鮮〔二〕、遼東,北有林胡、樓煩,〔三〕西有雲中、九原,〔四〕南有嘑沱、易水,〔五〕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六百乘,騎六千匹,粟支數年。〔六〕南有碣石、〔七〕鴈門之饒,〔八〕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

  〔一〕索隱說音稅,下並同。燕文侯,史失名。

  〔二〕索隱潮仙二音,水名。

  〔三〕索隱地理志樓煩屬鴈門郡。正義二胡國名,朔、嵐已北。

  〔四〕索隱按:地理志雲中、九原二郡名。秦曰九原,漢武帝改曰五原郡。正義二郡並在勝州也。雲中郡城在榆林縣東北四十里。九原郡城在榆林縣西界。

  〔五〕集解周禮曰:「正北曰并州,其川呼沱。」鄭玄曰:「呼沱出鹵城。」索隱按:滹遝,水名,并州之川也,音呼沱。又地理志鹵城,縣名,屬代郡。滹遝河自縣東至參合,又東至文安入海也。正義呼沱出代州繁畤縣,東南流經五臺山北,東南流過定州,流入海。易水出易州易縣,東流過幽州歸義縣,東與呼沱河合也。

  〔六〕索隱按:戰國策「車七百乘,粟支十年」。

  〔七〕索隱(戰國策)碣石山在常山九門縣。地理志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驪城縣西南。

  〔八〕正義鴈門山在代,燕西門。

  「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後,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踰雲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號出令,不至十日而數十萬之軍軍於東垣矣。〔一〕渡嘑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於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於百里之內。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於此者。是故願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

  〔一〕索隱地理志高帝改曰真定也。正義趙之東邑,在恆州真定縣南八里,故常山城是也。

  文侯曰:「子言則可,然吾國小,西迫彊趙,〔一〕南近齊〔二〕,齊、趙彊國也。子必欲合從以安燕,寡人請以國從。」

  〔一〕正義貝、冀、深、趙四州,七國時屬趙,即燕西界。

  〔二〕正義河北博、滄、德三州,齊地北境,與燕相接,隔黃河。

  於是資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而奉陽君已死,即因說趙肅侯〔一〕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賢君之行義,皆願奉教陳忠於前之日久矣。〔二〕雖然,奉陽君妒而君不任事,是以賓客游士莫敢自盡於前者。今奉陽君捐館舍,君乃今復與士民相親也,臣故敢進其愚慮。

  〔一〕索隱按:世本云肅侯名言。

  〔二〕正義奉,符用反。

  「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安民之本,在於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擇交而不得則民終身不安。請言外患:齊秦為兩敵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齊而民不得安,倚齊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謀人之主,伐人之國,常苦出辭斷絕人之交也。願君慎勿出於口。請別白黑所以異,陰陽而已矣。〔一〕君誠能聽臣,燕必致旃裘狗馬之地,齊必致魚鹽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園,韓、魏、中山皆可使致湯沐之奉,而貴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包利,五伯之所以覆軍禽將而求也;封侯貴戚,湯武之所以放弒而爭也。今君高拱而兩有之,此臣之所以為君願也。

  〔一〕索隱按:戰國策云「請屏左右,白言所以異陰陽」,其說異此。然言別白黑者,蘇秦言己今論趙國之利,必使分明,有如白黑分別,陰陽殊異也。

  「今大王與秦,則秦必弱韓、魏;與齊,則齊必弱楚、魏。〔一〕魏弱則割河外,韓弱則效宜陽,宜陽效則上郡絕,〔二〕河外割則道不通,〔三〕楚弱則無援。此三策者,不可不孰計也。

  〔一〕正義楚東淮泗之上,與齊接境。

  〔二〕正義宜陽即韓城也,在洛州西,韓大郡也。上郡在同州西北。言韓弱,與秦宜陽城,則上郡路絕矣。

  〔三〕正義河外,同、華等地也。言魏弱,與秦河外地,則道路不通上郡矣。華山記云:「此山分秦晉之境,晉之西鄙則曰陰晉,秦之東邑則曰寧秦。」

  「夫秦下軹道,〔一〕則南陽危;〔二〕劫韓包周,〔三〕則趙氏自操兵;〔四〕據衛取卷,〔五〕則齊必入朝秦。秦欲已得乎山東,則必舉兵而嚮趙矣。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六〕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一〕正義軹音止。故亭在雍州萬年縣東北十六里苑中。

  〔二〕正義南陽,懷州河南也,七國時屬韓。言秦兵下軹道,從東渭橋歷北道過蒲津攻韓,即南陽危矣。

  〔三〕正義周都洛陽,秦若劫取韓南陽,是包裹周都也。趙邯鄲危,故須起兵自守。

  〔四〕索隱戰國策作「自銷鑠」。

  〔五〕集解丘權反。索隱地理志卷縣屬河南。按:戰國策云「取淇」。正義衛地濮陽也。卷城在鄭州武原縣西北七里。言秦守衛得卷,則齊必來朝秦。

  〔六〕集解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索隱按:徐氏所引,據地理志云然也。正義番音婆,又音蒲,又音盤。疑古番吾公邑也。括地志云:「蒲吾故城在鎮州常山縣東二十里。」漳水在潞州。言秦兵渡河,歷南陽,入羊腸,經澤、潞,渡漳水,守蒲吾城,則與趙戰於都城下矣。

  「當今之時,山東之建國莫彊於趙。趙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數年。西有常山,〔一〕南有河漳,〔二〕東有清河,〔三〕北有燕國。〔四〕燕固弱國,不足畏也。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然則韓、魏,趙之南蔽也。秦之攻韓、魏也,無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蠶食之,傅〔五〕國都而止。韓、魏不能支秦,必入臣於秦。秦無韓、魏之規,則禍必中於趙矣。此臣之所為君患也。

  〔一〕正義在鎮州西。

  〔二〕正義「河」字一作「清」,即漳河也,在潞州。地理志濁漳出長子鹿谷山,東至鄴,入清漳。

  〔三〕正義清河,今貝州也。

  〔四〕正義然三家分晉,趙得晉陽,襄子又伐戎取代。既云「西有常山者」,趙都邯鄲近北燕也。

  〔五〕集解音附。

  「臣聞堯無三夫之分,舜無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無百人之聚,以王諸侯;湯武之士不過三千,車不過三百乘,卒不過三萬,立為天子:誠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豈揜於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事哉!

  「臣竊以天下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料度諸侯之卒十倍於秦,六國為一,并力西鄉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西面而事之,見臣於秦。夫破人之與破於人也,〔一〕臣人之與臣於人也,〔二〕豈可同日而論哉!

  〔一〕正義破人謂破前敵也。破於人,為被前敵破。

  〔二〕索隱按:臣人謂己為彼臣也。臣於人者,謂我為主,使彼臣己也。正義臣人謂己得人為臣。臣於人謂己事他人。

  「夫衡人者,〔一〕皆欲割諸侯之地以予秦。

点击验证查看全文